【攝影雜感】照片的溫度
照片是因為人,所以給了它溫度 – 婚禮攝影
今晚,收到了一封mail:
「這幾天我又細細的看了好幾個你的和其他攝影師的婚禮紀錄作品,
但是就是有一種照片的溫度是我在其他攝影師作品感受不到的」。
聽到許多人對我作品的形容,
溫度、情感、生活、真實…
大概不出這幾種形容詞彙。
照片的溫度,是很抽像的描述,
照片是一張張的紙,或一幕幕的螢幕畫面,
其實一點溫度也沒有,螢幕甚至是冰冷的,
只是人,給了它溫度。
攝影,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
今晚,收到了一封mail:
「這幾天我又細細的看了好幾個你的和其他攝影師的婚禮紀錄作品,
但是就是有一種照片的溫度是我在其他攝影師作品感受不到的」。
聽到許多人對我作品的形容,
溫度、情感、生活、真實…
大概不出這幾種形容詞彙。
照片的溫度,是很抽像的描述,
照片是一張張的紙,或一幕幕的螢幕畫面,
其實一點溫度也沒有,螢幕甚至是冰冷的,
只是人,給了它溫度。
這幾年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婚攝可以做多久?」
這是許多婚禮攝影師都會自問,也互相詢問的老問題。
尤其婚攝的拍攝,精神壓力不用多說,
體力的消耗我想是各類拍攝題材裡的前幾名了。
現在連拍個兩天,就腰痛到不行…
十年後呢?還能拍嗎?
十年的時間,又能做出什麼成績?!
為什麼有些婚攝三年就可做出不錯的成績,
有些人卻三五年仍一事無成?!
其中之一的原因可能是,問題的順序搞錯了,
一切都顛倒了。
必須先搞懂「攝影對你而言是什麼?」
而不是先想如何靠婚攝賺到錢。
攝影是探索自己生命的一種工具,
它幫助自己探尋與反思,什麼是生命的意義與目的,
經歷過什麼?感受到什麼?
剛好幸運的在這個時代,
攝影也可做為工作與維生的工具,
但絕不是唯一目的。
如果在乎生命本身,攝影就是足以走一輩子的道路。
因為在乎生命,就會吸引到也在乎生命的那群人,
對這群人來說,攝影是紀錄他們生命的必須品,
他們就足以支撐你攝影走一輩子。
—–
一切的學習過程都是從模仿開始,
模仿是必經過程,也是最快的途徑。
而當模仿一段時間,技術皆已穩定成熟後,
獨特性,便成為每一個攝影師都在追尋的目標。
這位攝影師也點出了問題所在,
獨特,當然是從觀者的角度來評斷,而非攝影者,
否則就經常會出現所謂的「自我感覺良好」。
但何謂獨特?
因為色調?構圖?後製?創意?
大部份人仍舊習慣從模仿的角度來看待,
只一昧的想像,某位具有獨特風格的攝影師,他的特色是什麼,
因為色調和別人不一樣,很特別…
因為後製手法很厲害。
看到一則文章評論:胡晴舫:弱智是一種習慣
弱智是一種習慣,唯有閱讀才能打破。
—
這句總結真是一針自血啊…
某次和一位即將拍攝的新人討論到閱讀這話題,
我才正開口還沒講完,
她就接了一句斬釘截鐵的話:「而且不要挑食」。
這句不要挑食,在我耳邊迴盪了很久,
真的,太對了!
有很多的書我們總感覺太難.太艱深.看不懂,
只是因為看的還不夠多而已..
而整體社會不斷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荒謬現象,
是否也是因這閱讀不足的弱智習慣而引發的呢?
像是認識很久的老朋友一般,
這一天的婚禮攝影確實就像從朋友的角度看著他們,
我所認識的他們,
就像上頭這兩張照片那模樣,
總是肆無忌憚的放聲大笑,好像這世上從沒任何煩惱一樣。
然後,
也可以因為老爸在台上講太多話,
就直接大翻白眼,
這事…大概也只有她做得出來了。
太開心了…
走進了一條窄長的小巷弄,巷子的最裡頭,五層樓老公寓,他們的家座落在這裡,像是一種無世無爭的安靜自得。
走進了他們家,地方不大,卻舒適宜人,他們保留了老房子裡的大部份東西,乾淨、簡單而明亮…
桌上放了他們自己手作禮物,牆上貼著朋友們捎來的卡片,桌上全家福的相框,
不知道聊起了什麼,母親翻出了厚重的相本,和我們說著一張又一張小時照片的趣事,笑容不曾停止過。
他們的婚禮也如同他們的個性,如同他們的家那般,,
令人服適、自在,充滿了許多祝福與感謝…
我喜愛他們的家、婚禮及他們的個性,樸實裡簡單自在的生活方式。
婚禮,不是本該這般自在的嗎?
輕鬆的好好和朋友們相聚,一同享受這份喜悅,開心的接受所有人特地捎來的祝福,也將這份幸福感染他人。
簡簡單單,舒適自在。
一整個過年都待在台東池上,
原本平靜的池上因為金城武卻也擁擠吵鬧了,
有天站在路邊,一台摩拖車上的兩個當地居民大叫著:「哇靠~池上塞車耶!怎麼回事?!」
池上的大山讓人忘了時間的流動,
它位在台東的最北端,緊臨著花蓮。
但驅車到達花蓮市來回需四小時,到台東市也需來回兩小時,
我們去看猴子,徒勞而返,卻花了整個下午的時間待在車上,
不覺得可惜,反正在池上有的是時間可以浪費。
愛因斯坦對時間的解釋與我們所認知的不同,
「時間會因空間與速度而改變,每個人在每個時刻的時間都是不同,時間並非固定。」
我在池上認知到了愛因斯坦對於時間的概念,
也許和他的認知並不完全相同,
但時間的速度改變了卻是事實。
一棟三層樓的透天厝,新郎才剛下了車,伴娘們早已做好了埋伏,準備好了各樣關卡等候著。
只見新郎與伴郎們一陣的手忙腳亂,伴隨著大夥開心的哄堂大笑,就這樣揭開了這天婚禮的序幕。
宴客,來到一座隱身山林的農場,
藍色、白色、粉紅的鮮花,綠色的植裁,木頭桌子,褐色綁繩下夾著不同年代時期的照片。
總舖師在白色棚子裡緊密的張纙著,新娘在另一棟小屋子的二樓安靜化妝等待。
進場,父親忍不住情緒激動了起來,新娘也落下了眼淚;
這眼淚是美麗的,是喜悅的。
主持人吭铿有力的口吻喊著:「上菜囉~」,
總舖師穿著一身全白,驕傲自信端著菜餚從紅毯的最遠處走向前來;
似乎瞧見,這是主人家的精心準備,為了每一個特地前來的人們。
敬酒,小黃狗也進到了人群之中,像是感染了喜悅,也想一起參與。
這一天的婚禮,輕鬆而愉悅,沒有多餘的安排,宛如朋友聚會那般隨意;婚禮真的是透露主人家的個性,內斂而自在…
這段話讓我省思許多,
回覆給他們的mail裡,又再度的去挖掘自己,
像是早已知道卻一直沒有時間靜心去整理歸納的答案。
攝影是一連串的自我成長,
學習攝影,也向攝影學習,
以前,認為客觀的「冷眼旁觀」才是紀錄那「最真實」,
後來才發現,我喜愛紀錄那些乍看之下似與婚禮無關的事物,
因婚禮當天,是一群人從「過去到現在」,所有的共同記憶與情感的呈現,
也包括攝影者–我自己的。
貼近是自然而然的,因為自己一層一層的融入其中,
成為共同記憶組成的其中細微分子。
也從那天開始,我成為他們共同記憶的一部份,
而許多的他們,更是我共同記憶極為重要的一部份。
最微妙的或許是..會尋找我拍攝的人們,我們之間似乎總有一部份的相似,
如同你們也是..
我們的喜愛、想法、觀念相似,
可能因我們雖不相識,
但從小的成長環境與生命經驗有過類似,
所以也形塑了共同記憶、共同語言。
什麼是台灣文化?
也許這就是答案了吧…
在同一個塊土地、同個世代生長的人們,
總有一大塊地方是共有的印象,
氣味、聲音、畫面…
那些共同記憶,即是台灣。
為何需要2位婚禮攝影師同時拍攝?
雖然英奇早已習慣單槍匹馬,一個人亦能捕捉許多生動的畫面,
但台灣婚禮攝影大多流程繁瑣且緊湊,
有許多畫面雖無生動精彩可言,
但又是重要不可遺漏的,
如文定觀禮、戴項鍊、戒指、奉茶、合照…
但在我背後其實正發生著許多精彩的畫面,
觀禮的賓客們開心的表情,
我總巴不得我是連體嬰,可以同時拍前面和背後!
2位婚禮攝影師,
不同鏡頭焦段、不同視角、不同位置…
可以造就更多精彩的畫面。
與英奇搭配的副攝,皆經過嚴格的挑選及訓練課程,
已在英奇的婚攝課程中經過一年以上長期訓練,
並經過嚴謹的審核,每位都已是可獨立接案拍攝的婚攝。
(以下參考作品大部份為英奇使用底片拍攝,副攝使用數位拍攝,以捕足底片因光線不足的困擾)
*闖關遊戲
最後階段時新娘突如其來的眼淚,
因副攝協助拍攝後方親友們的狀況,
英奇可專注捕捉當天新娘的神情。
而在副攝的角度,也捕捉到了父親在房間的另一頭的情緒。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以人為主的拍攝題材,
在初學技術階段,總會有段時間迷失在技術,
卻忘了拍攝的是有溫度情感的人,
所以經常使用各種拍攝技法、後製技術,
拍了一段時間後,發覺好像少了什麼,
於是,慢慢將多餘的技法捨棄,回歸到人的本質身上。
將注意力轉移到人的身上後,
開始發現人的情緒、感受是如此豐富而細膩,
於是有了想發現或挖掘更多的可能,
對攝影而言,「感受」變成了最重要的事,
透過感受別人,而感受自己。
經過長時間的追尋,
因為攝影,看到了許多故事,
從別人身上卻看到了許多自己。
開始反思,什麼是「生命」?
生命的意義與目的為何?
於是嘗試再次用攝影來探索生命、追尋生命,
也表達什麼是生命。
攝影這條路無邊無際,永遠都是初學。
———-
婚禮紀錄,自我風格探索課程 即將開課(預定開課日期:2016.2月20日)
課程資訊:http://www.yingchiwu.com/?p=12
這2.3年攝影這行業突然熱門了起來,
也聽到了一個說法讓我尤其訝異:
「以前很多年輕人的夢想是開咖啡廳、民宿,現在年輕人的夢想則是當婚禮攝影師」。
市場活洛了,是好事,也是壞事。
會有這麼多人一窩蜂的進來,表示需求增加了,供給當然也會隨之增加,
十多年前剛拍攝婚禮攝影時,當天的伴郎伴娘總會問起相關的問題,
原來那時知道婚禮當天可以找婚攝拍攝的人,少之又少,
大部份都只知道錄影,且都是扛著大大機器的老師傅。
且因網路尚未全面普及,資訊有著明顯落差,南北差異頗大,
所以當時我雖居住於高雄,但大多數工作卻仍是於台北。
但現在大部份人都已習慣婚禮當天找攝影師拍攝了,
只是這部份預算設定高或低,是有就好,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期待與要求。
從七月收到雪如的拍攝詢問,一直到九月中正式拍攝,
中間mail的討論從沒間斷過,
從他們來桃園拍攝,到台中日月潭,最後一星期突然翻轉確定至高雄,雪如家拍攝。
鄉間,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最熟悉的地方,
不需刻意取景,處處就都是可以取材的景色了。
爸爸種的大樟樹、媽媽的菜園、家門前、附近的小徑、香蕉園…
剛開始拍攝的前三小時,我們甚至不超過他們家三百公尺遠。
一整天的拍攝,熱熱鬧鬧…
當天前來協助的朋友(烘培大師_玉英)問到,之前拍攝有過像他們這樣吵嗎?
老實說還真的沒有,
我喜歡南台灣,也因為這樣人與人之間的真性情。
這次的拍攝感受到許多,也反思到很多事情,
自己的家鄉,從小生長的地方,
那裡有太多太多回憶,也因往後的許多故事都是由那開始,
所以景色、構圖美不美已是其次,
而是捕捉、紀錄每一個角落的回憶。
婚紗不需遠求,「家」即是最好的題材了。
—
自助婚紗
攝影: 英奇 獨立攝影師
造型: 珊珊
禮服: Ever After精緻手工婚紗
幫手團: 玉英(Pain de maman)、Winny
忙亂了好一陣子,終於有時間好好整理照片,寫一下blog了。
我想,就先介紹男主角_阿佑吧…
他的作品輯: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ng/with/11430126085/
是的,他在建築業,同時也是位攝影師,
而且拍的好有味道,
看到他的作品時,我充滿了許多興奮與期待,
因為我知道,
拍攝的合作上,將能無限度的自在發揮,
並也能激發出新的元素火花。
在樓頂加蓋的小窩、工地…
有著許多拍攝元素,是融入於他們的生活中的,
這些影像,絲毫的不華麗也不搶眼,
卻是充滿了真實存在的生活感受。
生活,這份味道,
是我在影像中一直堅持,
並也極度想將它更加突顯的。
影像,是一種記憶,是一種感受。
所以必須存在,也必須包含生活,
才能更深層的去訴說,所謂「生命」這回事。
很多的畫面礙於時間緊迫,
仍覺得不夠完整。
但至少,融入了你們的生活,
謝謝,因為你們,才有這輯有生活味道的作品。
—
自助婚紗
攝影_ 英奇 獨立攝影師
禮服_ 妳是手工婚紗
和以寧從最初的mail討論開始,
就像許久未見的老友,談論了許多,
不僅止拍攝的細節,更多的是他們的故事,
及我們都有所共鳴的生活想法與感受。
「在寫信給您前,其實我看了您的部落格至少三年的時間。
從一開始您出走拍獨立婚紗,您的風格一直在成長,越來越沉靜內斂,
常常我會看著您的作品,感動著,就算只是一個電燈開關,都覺得照片凝結了人生的一瞬間。
那時候我總在想,如果我結婚,一定要找您拍照。
終於,有這個機會了。」
「對於,婚紗因為您的影響,我非常非常想要自助婚紗,不喜歡婚紗店被暴力修圖,
或者就是一定要夢幻唯美、明明不會彈鋼琴,卻偏偏要站在鋼琴旁邊的惺惺作態,
我想要拍完照之後,看到的照片,我們還是我們。」
「﹝表﹞
我喜歡底片相機、老照片的感覺,
有點樸拙、有點傻,但耐看。
﹝裏﹞
有點想要表達自己樂於搞怪的希望,或者是展現自我。
就像我之前信上附的那張廚房白紗照,
想要拍一些:「啊,這就是陳以寧,而她要結婚了,這男人真是厲害能包容這樣的她。」
這種狀態的照片……
我喜歡畫畫、喜歡寫字、喜歡寵物,
喜歡與他是互相的初戀情人這個部分,
但我也不是像外表看起來的乖巧聽話,本質上我是很尖銳的。
如果能把這部分表現出來,那就太太厲害了。」
拍攝的成品,雖因時間因素仍無法將它完全表達,
卻很深刻的感受到,
不只是拍攝的人們在找尋攝影師,
其實攝影師也正在等待那些適合的人們,
真正具有共鳴及共通語言的人們…
整理照片的最後,我最喜歡的照片是那時她說「不好意思,有些無理的要求」的那張(↑最上頭的那張),
在她們相識的學校角落,復刻下相同的畫面,
好多好多年了…畫面中的他們長大了,成熟了。
這不正是照片所賦予的最大意義嗎?
生命的痕跡記憶。
—
自助婚紗
攝影_ 英奇 獨立攝影師
地點_ 台北
悠閒的午後,迎著陽光漫步到他們家附近的公園,
在河堤上走著,正對著一列一列急駛而過的火車。
草地上吹著泡泡、玩球、跑跑跳跳…
像是玩了很久,又感覺好快,太陽下山了。
回到他們家,夫妻倆準備著晚餐,
僮妹也拉著我進她的小廚房,
也像她爸媽一樣送出了一道一道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