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日記》不想用Line的7個理由
不想,還是得用,Line,所有的訊息工具,都是網路快速發展下很便捷的工具。
但在某些特定時刻卻非常不想使用,因為過度依賴,似乎有了副作用。
並且,看似方便,卻導致失去原本該有的效率,或交流裡的深度。
有些時候不想使用Line,是因為:
一、斷裂的對話:在簡訊中遺失的完整表達
因為方便,所以想到什麼說什麼,但經常,上一句和下一句並沒有關聯性,這讓直線不會轉彎的我極度困擾。
我想了老半天,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好不容易接上話了,才發現,原來多出來的那句話根本只是突然想到,隨便講講而已,沒有任何意思。
二:錯誤中的疏離:錯字與標點符號
即使只是選字問題的一個錯字,甚至一個標點符號放錯位置,便是全然不同的意思了。
我發現,即使錯字連篇,大家似乎還是能很順暢的明白訊息的意思。
同樣是我直線條的腦袋;卻因此卡住了。我真的完全看不懂這則訊息到底在說什麼?
三、錯誤的禮節:現在在忙嗎?
偶爾會收到這樣的訊息:「在忙嗎?有事想問你一下…」
我覺得納悶,這不是訊息嗎?
訊息不就是為了可以讓人即使在忙碌中,還是很方便的碎片化傳遞溝通嗎?
到底是什麼事?為什麼不直接講就好了呢?
我緊張了老半天,感覺是什麼嚴重的大事!
結果…其實沒什麼事。
四、語音訊息的困擾
有些人講求更加快速,習慣直接錄製語音訊息,連打字也不用了。
看似很方便又真的快速,但是…
我正在會議中,實在找不到機會去聽這一則訊息;而且,我也根本不知道這則訊息到底重不重要?
或是,今天整日都是在外的行程,身邊一直都有人。我不知道這則訊息內容裡會不會有不方便被旁人聽見的隱私內容;為了保險起見,還是等旁邊沒人時再打開好了。
於是,早上的訊息,我晚上11點多到家,終於點開來聽了。
五、等待中的消耗:時間流逝下的焦慮
有時候,收到了感覺很急迫的訊息,收到訊息後,我放下了手邊工作,立即處理、連絡相關事宜。
在最快的時間回覆了,也看下一步該如何接續。
結果等了好幾個小時,已讀,未回。
幾個小時後,他回覆了,我再停下手邊工作,繼續後頭的聯繫與處理。再回了訊息。
又是幾個小時的,已讀,未回。
晚上,洗好了澡,躺在床上,對方回了訊息。
其實,這件事根本一點也不急,甚至根本不重要吧?
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處理這件事,還因此焦慮了一整天。
六、快節奏中的喧囂:原該有的深度對話何處尋找?
訊息的快速便利,卻失去了人與人對話最重要的元素—情感連結。
因為講求快速和方便,想到什麼就立即傳送了出去,沒有經過任何消化;可能斷斷續續的辭不達意,甚至是錯字連篇,無法讓對方接收到自己真正的表達。
更別說深度交流了,或許用心一點的,可以沾上一點點邊吧。
但也許,有時該適度的區分;什麼時候可以用Line訊息?什麼時候寫封mail完整的溝通?什麼時候打電話?甚至,約個時間見面吧!
七、打破即時的幻想:重拾書信中的沉靜與美好
mail,一字一句書信裡的往返,仍舊是我最喜歡的溝通方式;不論公事或私事,都是如此。
有著訊息的便利性;忙碌時,先放一邊,準備好了,心安靜了下來,再慢慢回覆。
也有著電話裡聽見聲音的溫度;字字拿捏,清晰的表達。不只表達對某件事的看法,也會試著將自己真正的想法傳遞給對方知曉。
習慣在一整天的忙碌之後,心安靜了,打開信箱,慢慢的一封一封回覆。
不只是事情的討論安排、交換彼此的想法,更多的是,有些什麼感觸?想到了某件故事?一一的分享予他。
攝影是故事的交換
在喧囂的生活中,安靜,或許是最好的對話方式。我們是否可以在喧嘩的背景下,重拾那份深刻與真誠?
於是,前來拍攝的人們,我依舊老派的和他們書信往返著,即使已是網路飛速的時代。
因為,唯有心是安靜的,他們才能真正的訴說;為了什麼而想拍攝?是因為對家人的愛;是因自己終於跨出了那重要的一步;是因某段歷程,某個故事…
我透過文字,安靜凝聽;一步步同理他的思緒,進入他的故事。
因為,攝影是故事的交換;而攝影者,成了故事的中繼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