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雜感】共同記憶
今天收到的拍攝詢問,
什麼都還沒談,他們就已整理好了許多我的作品,
並給了我一段話:
「攝影無非是看的方法,無暇有時是因為靠得還不夠近。
您作品裡的人味和生活味,是我們所鍾愛的。
特別是對流水席與傳統市場的觀察與紀錄,
很令人感動啊,神情與紋路、器皿、煙硝、陰影的推移、不同表情的手與腳、樂器與匾額,好像一場家族的大合唱」
這段話讓我省思許多,
回覆給他們的mail裡,又再度的去挖掘自己,
像是早已知道卻一直沒有時間靜心去整理歸納的答案。
攝影是一連串的自我成長,
學習攝影,也向攝影學習,
以前,認為客觀的「冷眼旁觀」才是紀錄那「最真實」,
後來才發現,我喜愛紀錄那些乍看之下似與婚禮無關的事物,
因婚禮當天,是一群人從「過去到現在」,所有的共同記憶與情感的呈現,
也包括攝影者–我自己的。
貼近是自然而然的,因為自己一層一層的融入其中,
成為共同記憶組成的其中細微分子。
也從那天開始,我成為他們共同記憶的一部份,
而許多的他們,更是我共同記憶極為重要的一部份。
最微妙的或許是..會尋找我拍攝的人們,我們之間似乎總有一部份的相似,
如同你們也是..
我們的喜愛、想法、觀念相似,
可能因我們雖不相識,
但從小的成長環境與生命經驗有過類似,
所以也形塑了共同記憶、共同語言。
什麼是台灣文化?
也許這就是答案了吧…
在同一個塊土地、同個世代生長的人們,
總有一大塊地方是共有的印象,
氣味、聲音、畫面…
那些共同記憶,即是台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