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階段

終於將長達五年半的作品整理好了,以前,總是懶得取名或標題,只歸類個「影像日記」一律以
日期 作為標題。在上個多個月前的空閒時刻打開這些多年前的照片漫無目的的看著看著,除了將
自己的記 憶拉回到過去的當下,也突然意識到,這些看似雜亂的照片中,其實有著階段性的,我
的25歲—31歲 。於是興起了趕快一口氣整理好這些照片的念頭。

2004之前-很難整理了。而且現在看來,儘是些不成熟,而且只玩構圖、光線,沒有太多情感
面的 初學者作品。

2004—2005/7——漫.慢.高雄。在高雄的期間,所有的東西都是新鮮的,看到什麼都拍。看著
自己的 作品,也能夠感受到當時年輕無所拘束的狂傲,也帶著多數不成熟。但
也在這個階段找到了確定的拍攝方向以及屬於自己的攝影價值觀。

2005/8-2006/4——身無分文的回到了桃園龍潭。在經濟壓力的現實中慢慢的找到了藝術與商業
之間的 平衡點,也不自覺的常拍些鍋、杯、盤,還有饅頭、泡麵…在自我堅
持與肚皮間矛盾爭扎心態。

2006/5-2007/7——遇見了JC。因為愛情,開始「跟妳說話」系列的拍攝。有感動、有歡笑、也
有痛苦 、難過、不捨...尤其是往返台灣、香港兩地時,出發時的緊張與
期待;見面時的感動與激情;離別時的不捨。

2007/8—現在——「lalala」,JC、小鬼和我三人之間的祕語。我們的家很簡單,只要我們在一
起,這段時間幾乎所有的拍攝題材都是圍繞著我們三個人,小鬼的成長、還
有我和JC難得的約會時間。原本計劃每隔半年就做一次整理,定期的lalala 1 、
lalala 2、lalala 3、、、無奈因工作與經濟的壓力,只完成了一本就終止了 。

以前,總不太習慣在blog上說太多話,也不太願意在自己的照片上做過多的註解或說明。固執的
認為,「照片本身已是種訴說與表達」,看得懂的就看得懂;看不懂的,說明再多也是一頭霧
水。

但這些月來看到一些事情,亦或是自己因環境而轉變了心態,或許都有,也或許又是自然而然的
走到了下一個必經的,也是要學習的階段。適當的做一些說明,不會「俗」,更或許能增加被大
眾所接受的機會。

有人說,人在死前的瞬間,眼前會浮現自己一生的畫面快速倒轉。
那麼,若以最緩慢的速度沈入深海之中,會經歷些什麼?
在不同的海底深度有著不同的景像,
是讓人驚喜的美麗,還是讓人恐懼?

_Yingchi英奇

小鬼,成長。_2006-2007

看著小鬼的成長,感覺是很奇妙。就好像還沒結婚前看著別人的孩子總感覺大得好快,當自己也有了孩子
,卻就沒了大好快的感覺。直到某天,他的衣服全都穿不下了;突然發現他沒以前那麼愛哭鬧,懂事多了
;他把你的一舉一動模仿得讓你哭笑不得…

未來即將發生什麼,誰都無法預料。但希望你的人生能和爸媽一樣,不曾後悔;謹慎並勇敢地選擇人生每
一個決定,而且堅定。這些決定,都是你自己的人生。任何人的人生觀都不能套用到另一個人身上,包括
我們—你的父母。我們只能教導你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但無法替你決定你的人生。

未來。開心可以大笑;難過可以大叫;哭夠了就擦乾眼淚;痛過了就再爬起來。


Read More →

整理_攝影是生命歷史的紀錄

花了一星期的時間將2004年到現在的所有作品全部整理完畢。

但說整理完畢,也不過就是把可以看的照片挑出,不想承認是自己拍的照片快快刪除,如此而已。
原本構思好要將五年來的影像,匯整並分為四個階段。但現在照片全到齊了,卻又不知從何著手了

但在整理這五年的影像的同時,勾起了很多的想法。從2004年開始,離開了自開始就明白不適合自
己的婚紗店,到了高雄,開始瘋狂且自由的拍照;身無分文逃離了高雄回到桃園龍潭;認識了JC,
去了兩趟香港,總共見面21天,結婚;小鬼不知不覺地從一個baby成了個鬼靈精怪的小朋友。時光
似乎以極快的速度快轉著。

這些畫面都還非常的清盺,但也亂到我不知從何開始著手整理。

曾經閒晃到一個莫生人的blog,他提到了剛發狠刷卡買了一整套全新的相機,理由是某天回想起以
起曾經非常要好的朋友,甚至是已故的母親,腦中的畫面竟是如此模糊,很多事都記不得了。很慶
幸自己的攝影熱情不曾退卻,亦不曾停止紀錄自己的生活。

整理好了這些年來的照片,更感覺到,攝影是生命歷史的紀錄

_Yingchi英奇

2009年6月。(不定期更新)

* 04

我的新名片。
我愛死了這張名片,老婆設計的。尤其是logo。
剛開始的發想,我實在沒有太多概念與想法,
甚至只想趕快弄一張出來應應急…
JC給了個提議,可以用毛筆字設計logo,
但我所想得到的,儘是那種很俗氣的,直接讓人聯想到協會老師父的,
JC的大筆一揮,logo馬上成形,真的讓我愛死。

重新出發,我想做我自己,不想再為商業做任何妥協,
繼續堅持我認為對的、重要的。
這個logo、這張名片,就如同我一直以來堅持我不取英文名字一樣,
因為我是華人,是台灣人,我的英文名即是Yingchi,
對外國人來說,Yingchi絕對不會很難記得住,更不會難念。

我一直想做,卻仍無法做到的,
真正屬於台灣的,有根的影像,
不是模仿、不是抄襲、不是崇洋崇日….
這個logo、這張名片,讓我感覺到了有台灣的根的味道。

Read More →

曾經的年少輕狂-03 (連載)

高雄工作的這段時間,時常的南北奔波,偶爾醒來時會搞不清楚自己是在台北?
高雄?還是墾丁?

苦中作樂、忙裡偷閒,卻很充實。一半的成份像是抽離了攝影,卻能開始自在的玩
攝影,無所拘束;也因為年輕氣盛,有些狂妄。也時常在路上路人吵架。

2004年12月_英奇


Read More →

曾經的年少輕狂-02 (連載)

 曾 經,家中的兩個兒子都跑到了遠遠的高雄,
久久才回家一趟,甚致三過家門而不入,為了自以
為是的理想與執著。

現在回想,後悔嗎?答案仍是「不」吧….?

「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決定;不做,會後悔,則
定要堅持到底」,當初就是為了不讓自己後悔。

現在,雖然仍沒後悔過,卻有些遲疑,回答得有些
許心虛。

至少,如果當初沒決定去高雄,
現在不會對攝影仍如此堅持,且找到可以固執的信
念;也不會因攝影的交集,而懂得如何愛人,而擁
有現在的家。

只是眼前的困境,讓我回答得心虛了。

Read More →

曾經的年少輕狂-01 (連載)

2004年,離開了婚紗店,才又開始繼續拍照,而且發了瘋的拍。

來到了高雄,這裡的一切都是新鮮的,地方或人都是。大大的馬路,爆多的咖啡廳,熱情且慢
步調,悶熱的天氣。相機,永遠隨身帶著,對當時的我而言到處都是新鮮題材。

租了間時常沒有熱水,據說房東很小氣的小套房,我在高雄成了工作狂。高雄的夜晚仍是我現
在還一直想念的。或許是想要逃離,和所有的朋友都斷了連絡,卻在高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幾乎每晚都嗑咖啡,而且配著完全不搭的滷味。

到了高雄,生命轉彎了。

_Yingchi 英奇,2004

Read More →

華德福學校教育學的現代意義

原文出處 <華德福學校教育學的現代意義-陳惠邦>

——>

* 華德福學校在評量的實踐上均依據史泰納完整人格發展與無淘汰的教育理念,其格言為:
「放棄選擇分化而不放棄學習成就」 (Verzicht auf Auslese – nicht auf Leistung),同時以
學習成就的個別化(Differenzierung)、動態發展性(Dynamität)與多面性(Allseitigkeit)作為
共同原則。

* 華德福學校的教育家都反對傳統公立學校中教育評量的「選擇或淘汰原則」(Ausleseprinzip)
, 也反對把教學評量制度與留級制度做絕對的結合。

* 華德福學校的評量具有多元評量的精神,學生除了抽象的分數外,還會獲得有關其能力發展、

學習結果與未來學習建議的綜合報告。學校中強調主動學習、排斥知識灌輸,學生生活體驗與
內在感情世界的分享都常做為學習活動,教學活動的設計首重動機的引發,然後才進行知識與
理解的活動,學習材料及活動都以生活化及自然為原則。

<——————-         

 今天結束了仁美華德福實驗小學座談會後,和JC到咖啡廳小坐一下,也聊聊剛才的
一些心得想法。回想到了以前小時的學校經驗,很意外的,我的結論–回憶起以前的老師,
大部份對我而言都是令我討厭的(雖還不至於到憎恨的地步),也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是真
正了解我的需求及感受的。

尤其是國中時的一位理化老師。國中時期的我對英文特別有興趣,但對數字方面的科
目就 總是被動很多,有一次理化老師當著全班同學說:「長得斯斯文文的,腦袋裡全是大
便…. 」,從此後,我因為討厭這個老師,從此拒絕再念理化這個科目。

也很遺憾的,也沒有任何一個和「恩師」這名詞串連的起來的老師,勉強點,就只有
和善、有同理心的老師。

在目前小鬼的幼稚園,老師對每一個小孩的個性都非常深入的了解,也針對小鬼的個
性給予不同的教導方式,同時也給了我們很多教育上的建議。也很高興自己當初選對了學
校。而今即將面臨的下一階段,我相信仍有很多這樣富有教育熱情的老師,也絕對不願意
小鬼面對像自己小時候那樣的教育,那樣的教育在我現在長大成人回想起,真的是徹徹底
底的失敗,是一種負面且傷害性的教育。如果現在遇到了那樣的老師,我想我會非常氣憤
的向他理論:「要打要罵,我自己也會打,何必花錢讓他來學校給你打?讓他來學校受教
育,是希望你用你的專業,針對不同個性的小孩給予不同的教導並且啟發。」我並非溺愛
的父親,只是在我成為父親後的短短幾年開始摸索研究教育,我非常清楚的了解並學習到
一些正確的教育方式,更何況是教育專業的老師?不懂?打!罵!將學生貼上標籤,單純
只以成績好壞自行將學生分等級,只是因沒了耐心,失去了教育的熱情。

我只希望找到一個老師幫助我一起教導我的孩子學會一件事--「人生是快樂的,而
且掌握在自己手中
」。

_Yingchi 英奇,2009

教育.台灣.世界

文章摘自 陳之華
http://tw.myblog.yahoo.com/yolanda-chen/article?mid=9252&prev=9310&next=9216&l=f&fid=26

————————————————————
我在芬蘭東西南北大城小鎮的奔波訪談之中,每回都能聽到第一線的教師,
以 及各專業領域教育研究機構的學者們等,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
「小國如我,不能容許社會上出現學習落差與失衡!」
這樣的觀念與想法,在芬蘭能夠說到,做到。每回憶及那一張張懇切、真摯的臉龐,
總會觸動我心深處泛起一陣陣無可平息的感歎與漣漪。
我腦海中好多個畫面不斷湧入,因為想起了所謂「後段班」的孩子們,
小小年紀就已被貼上標籤,有哪些是心甘情願的被歸到那一類?
有多少是制度和師長先放棄了他們?讓他們也逐漸產生了自我放棄的心酸?
如果是制度先放棄了他們,而又期待他們能自謀生路,豈不是把教育的義務,
和日後社會可能要面對的矯正成本,一股腦推向全民去共同承擔?
愈想,心中愈是一陣哆嗦與鼻酸。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