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照風格的全家福怎麼拍?打造最自然的家庭寫真
你是不是已看膩了穿著白紗禮服的傳統全家福?你想為家人拍攝的,是生活裡的日常點滴,而不是穿著華麗的服裝在攝影棚擺擺pose而已。甚至,如果可以,能不能到家裡來拍攝?紀錄下屬於家人的日常、互動,以及許多珍貴的回憶。
想要擁有一本像生活日記那般,紀錄下所有家人的舉手投足,自然的互動,許多記憶裡的畫面,可以有這些不同的拍攝方式。
攝影,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
你是不是已看膩了穿著白紗禮服的傳統全家福?你想為家人拍攝的,是生活裡的日常點滴,而不是穿著華麗的服裝在攝影棚擺擺pose而已。甚至,如果可以,能不能到家裡來拍攝?紀錄下屬於家人的日常、互動,以及許多珍貴的回憶。
想要擁有一本像生活日記那般,紀錄下所有家人的舉手投足,自然的互動,許多記憶裡的畫面,可以有這些不同的拍攝方式。
在疫情過後,人們對於家有了更多的重視,不只是為孩子,也為了爸媽、阿公阿嬤,希望在現在這重要的時刻,留下珍貴的照片。
而拍攝家庭寫真是件煩雜的事情,尤其是大家庭,除了要和攝影師溝通討論,還要統合大家的喜好和意見。以這篇文章,列出較常見的一些問題,期許能使你們在規劃的過程中得以更輕鬆,事半功倍。
在數位、網路快速便利的時代,照片的保存顯得越加重要了。所有的照片,都只是手機、電腦裡的數位檔案;當手機、電腦損壞,檔案也有不見的風險。
精心挑選了自己很喜歡的木作相框與你分享。在數十或數百張拍攝完成的照片裡,精心挑選出的那幾張想放進相框裡的照片,肯定是最喜歡,且擁有著最珍貴的回憶。洗了出來,擺在屋子裡的某個角落,陪伴你們接下來的許多人生歲月。
照片,一切都與記憶有關;這是我最常和人們分享的一句話。家,尤其是如此,前來拍攝的人們,因為發覺孩子不知不覺裡長得好快;爸媽、爺奶老了,該趁現在為他們留下些照片,也陪陪他們;陪伴我們從年輕走到中年,孩子安心長大的屋子,即將搬家了,在這裡,好好留下我們的光影;上回拍全家福已是記不得的好多好多年前了,某個夜晚時間停了下來,想和家人再好好拍張照片。
家,記憶,你是不是也想起了什麼?
是什麼原因,讓你有了起心動念,想和所有的家人一起拍攝全家福呢?
可能因為即將搬家,可能為了爸媽。
而家庭人數眾多,又分別居住在各個地方,要討論、協調,需要一些方法與技巧。
列出了幾項在我拍攝的經驗中,最重要,且只要掌握到這幾項重點,便能讓你們全家福的拍攝、規劃,都事半功倍。
疫情,使許多事都停擺了,包括許多人的婚禮,以及拍攝婚紗這件事。但因為停擺,必須簡化,也讓我們有機會更深入的去思索,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如同思考生活裡的需要與想要。
今天想聊聊拍攝婚紗照這件事,漸漸的,所謂的「自然風格」似乎成了主流,取代了以往做作、不像自己的婚紗照,這是值得開心與欣慰的事,婚紗相本不再淪為永遠藏在倉庫長灰塵浪費錢的東西。
但還是想再更深一層的聊聊「自然」這件事,所謂自然也許並不單單只是臉上表情笑得很自然而已;自然是一個泛稱,更應是盡可能的捕捉在生活裡的點滴,現在的點點滴滴,即是將來珍貴的回憶。
現在習以為常的這些事,也許以後成了難得;現在常去的那些地方,或許將來好久好久都少了機會再來;也許只是一起窩在沙發上放空耍廢,煮杯咖啡聊聊生活,突然想到就開車去晃晃的海邊⋯
於是想分幾個層面聊聊關於婚紗,關於自然風格這回事。
越來越多人們說:
「我不想拍婚紗照,總覺得穿著婚紗在那些不搭嘎的地方拍照很彆扭。」
「我不想拍婚紗照,我們都有鏡頭恐懼症,還要對鏡頭假笑一整天,光是想就覺得累。」
如果不想穿婚紗,又為什麼一定要穿婚紗呢?在結婚前就急著要穿上白紗拍照,本來就是件不太符合邏輯的事,尤其又是在那些和白紗不協調,對你們又不具任何意義的地方。
拍婚紗,真正重要的並不在那件婚紗,而是妳,以及你們的愛情,不是嗎?
近幾年的婚禮,儀式越來越簡約,簡約到幾乎沒有任何儀式了;後來因為疫情,很多人甚至連婚禮也不辦,只剩下了最簡單的登記。
以前經常和人們說,儀式可以簡單,不需要太過在意那些繁文縟節,但還是需要有的。後來,簡約到幾乎不再有人在家中舉辦婚禮,只剩下在飯店的固定形式;我仍然經常說,如果可以,保留一些在家中的儀式吧!因為,家,是你們出生的地方,是你們即將從這裡離開的地方,那是你們記憶的所在,照片,總該留下些許屬於「家」的吧!
她說:「決定結婚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在網路上找著婚紗照片,但看著看著,竟然感覺到茫然了。那些千篇一律的婚紗照片,是我要的嗎?」
更深入的想著,白紗是每個女孩的穜景,但,結婚那天不是就穿著白紗了嗎?為什麼急著在那之前就穿上白紗,拍些不像自己,偽裝自己的照片呢?越想越不明白。她皺著稍緊的眉頭說著。
「我是攝影師,我也不懂。」我說。
她大笑著說:「你這攝影師也太老實了吧!這樣怎麼賺錢啊?」
「撇開白紗不談,就單純結婚這件事,要留下些照片,妳能想到的,想拍什麼?」
無意間瞧見了一篇文章,描述著他們拍攝婚紗的過程,也因為了解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於是,他們結婚時並沒有拍攝婚紗照,而是選擇在結婚多年後,才回頭拍攝。並且,捨棄了所有不必要的東西,大相本、放大相框及其它所有的贈品,僅回歸到照片本身。
她說,結婚時就思考著,一定得拍攝婚紗照嗎?那是拍給誰看的?是自己嗎?還是為了宴客的那張放大照片?還是為了炫耀虚榮?
「當然,我一定是只為自己才拍的」她說;
於是,婚禮時,她選擇了沒有婚紗照。
(延伸閱讀:《特別方案 – 只有一張的婚紗照》 )
因為疫情的關係,讓許多人的婚禮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婚期一延再延,也增添了更多不安。
這一年來,婚禮拍攝工作完全停擺,但也因疫情的緣故,一家一家人都難得團聚,於是全家福拍攝的詢問卻多了起來。而最近,更出現了不同的拍攝型態,結婚登記攝影+全家福即是其一。
即使疫情不知何時才能終止,婚還是得結,無法宴客,只能結婚登記,但並非就一定只能草草了事;畢竟是終身大事,是一生裡極其重要的這天,怎麼能夠什麼也沒留下,就這樣匆匆走過了呢?
是你們倆的大事,也是全家人的大事,即使無法宴客,不如就全家人趁這天聚在一起,讓全家人一起見證你們倆這重要的一天吧!多久不曾全家一起拍張照了呢?也趁這天的機會拍張全家福吧!
即使簡簡單單,只是結婚登記,回家和家人們拍張全家福,我仍然看見了在那當中許多的幸福喜悅以及感動。因為簡單,卻將那原本微小而重要的小事突顯了出來,原來,這簡單的小事,帶來了內心如此大的幸福與悸動。
影響每一場婚禮的重要關鍵因素有很多,這一篇除了談婚禮攝影之外,也想再多聊聊新祕造型師;以英奇身為攝影師的觀點,攝影固然重要,但造型卻也是至關重大。
許多新人因預算的考量,當然是將預算花費在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上頭;有些重視佈置、有些在意禮服、有些是攝影、有些是造型…
在婚禮佈置上花了大錢,在攝影及其它部份當然就得節省開銷;
喜歡某位攝影師的風格,但收費較高,在造型師的費用上可能也得稍加留意。
將重心放在哪個部份,沒有絕對的好或壞,每對新人在意的地方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選擇。英奇僅是以攝影的角度,想和你聊聊我所看見的觀點。
婚禮結束後,再美的佈置全都拆卸了,美麗的禮服也脫下了…唯一留下的,只有照片;攝影當然極為重要。
但與攝影相輔相成的新祕造型師,同樣重要;攝影只能拍下眼前所見到的,無法修改妝容,亦無法改變因那妝容而散發的氣質(無論好的或不好的)。
在英奇剛執業時,大約十多年前,婚禮攝影並非必要選項,只有較有自己獨特想法的新人,才會特別找攝影師為自己留下這天珍貴的畫面。
那時,婚紗是一定要拍,無論想不想要,因為大家都有,所以也一定得拍;而現在,婚禮攝影也是如此了,不管自己是不是覺得重要,因為大家都有,所以也一定得要了。
但像當時「一定要有的婚紗照」一樣(延伸閱讀:《她說:一定要拍婚紗照嗎?》),婚禮紀錄因為需求多了,市場上的亂像也多了,成了四不像,也讓多數人以為婚禮紀錄就只是這樣子而已,如果是這樣,有沒有也無所謂了。
現在人的婚禮越來越簡單,婚紗也不想和以往那樣大費周章,只想要簡簡單單;省錢或覺得麻煩倒是其次,而是大家都開始思考這一切的意義所為何來?花了這麼多錢,費了這麼多心力,真的值得嗎?
英奇身為攝影師,卻也講述同一個觀點—能簡單就簡單,似乎有點怪怪的;但拍了二十年了,大概近千場婚禮了吧,確實是覺得能簡單就簡單,尤其是婚紗照片這件事。
最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人找到我的作品而前來拍攝,竟是因為google搜尋了「不想拍婚紗」,但點進來看了之後卻覺得,「咦?如果是拍這樣的婚紗,我可以」。
和他們深聊了許多問題,總結了大概共有的幾個想法。
這也是英奇覺得挺奇怪的狀況,結婚照不就是要在你們結婚前,紀錄下你們現在的生活?卻又為什麼要為了拍照,做這些不符邏輯的事呢?也許,是因那些地方有特別的意義,有著共同的回憶,但可以不穿白紗,只要穿上你們平時的服裝,回到那地方,做你們以往會做的事,好好的將「現在」紀錄下來,不用嬌情,也不需做作。
一直在想,還有哪些人、哪些事,是我還沒拍過的呢?
即使目前所拍攝的範圍,婚禮紀錄、婚紗、愛情寫真、家庭…
大概已含蓋了每個人生命裡重要的大部份階段,
但總想著,在這些所有人都有的重要階段以外,
應該還有一些什麼是極其重要,對你個人而言。
一直都記得,那天早晨收到了一則簡訊,
極簡短的一句話:「我想拍個人攝影,請與我連絡。」
一位男子的名字,直覺告訴我,他肯定有些什麼故事吧…
後來,他和我說了好長好長的故事,
大概將他這一生的故事都道盡了,
最後他和我說:「請幫我拍下現在的我,孤獨卻自在的我。」
我明白他說的,完全的明白。
每個人在某一個時期,總有些極其重要,怎麼也不想忘記的事,
或許是離開了哪裡,又來到了哪裡,或是離開了某些人,或身邊多了個人…
想起了要將某件經常做著的事紀錄下來,微小卻重要的事。
如果你想起了,請與我連絡,以這【特別方案】拍攝。
以前經常的聽見,婚紗照不要花太多錢,反正結婚後也不會拿出來看。所以很多人們反倒比較重視婚禮紀錄的拍攝,甚至許多人和我提到:「婚紗照幾乎不曾拿出來看,反而英奇你幫我們拍的婚禮照片,我們三不五時就會拿出來翻一翻耶…」。
但最近在網路上竟看見了一個令我頗為驚訝的話,「婚禮攝影不需要花太多錢,沒必要,反正以後也不會拿出來看」。甚至底下許多的留言附和,「對啊!我結婚xx年了,才拿出來看過幾次。」我好奇的點進其中幾個照片連結,嗯…如果是這種照片,我也不會拿出來看吧。
她說:「意外看到了你的作品,傳給朋友,她說『原來妳喜歡故事性的風格啊?』」
找尋攝影師時,許多人第一件事大概就是google搜尋,然後就看到了一堆風格專有名詞;韓風、美式風格,日系風、自然風格、電影劇照風格…然後,眼睛就亂了,頭腦也打結了。
但如果有人問我:「英奇你是什麼風格啊?」
我應該也是頭腦打結的回答:「我也不知道啊…這麼多風格的名詞又不是我取的,我只是一直在拍我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已啊。」
Read More →
經常在拍攝人們的同時,也聽著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思緒。
慢慢的,我也將那些伴隨著照片一同訴說,將感官化為文字。
照片是葉子,文字是微風。記憶,透過照片喚起;思緒,以文字勾勒。
這是我自己給予自己的方式,「這是我最喜愛的」,所以也想以此給予你們。
尺寸:21×21 cm-60頁
zine一直是我最喜愛的影像呈現方式,不受拘束的簡簡單單;以往,每年都會為自己製作一本。
它並不精美,刻意的稍許簡陋;但也因這樣的簡單,所以能簡單的聚焦在照片裡頭,看到哪,就擺到哪,像家中的任何一本書那樣,隨性的、率直的。
zine它指的是一種獨立、非大量的印刷品,更微小、也更自我,表現出自己想要傳達的訊息。
一直思考著,能有什麼更好的東西給予你們,所有我拍攝的朋友們。
如同我的攝影,「將我最喜歡的東西也給予你們」,不就是這個嗎?
於是,從今天起,每一個拍攝都將附上一本你們的zine,
希望你們不要刻意精心珍藏安放在某個角落,
希望你們隨意的擺在餐桌上、茶几上、書架上…任何一個在生活裡的位置。
你不要怕弄髒,那是疊加上去的生活軌跡;
你不要怕刮傷折到,那是翻閱記憶的痕跡。
謝謝你們,所以想獻予你們;zine book。
婚紗拍攝的目的何在?這是許多人不斷思索的問題;不只是身為攝影師的我 ,以及許多即將進入婚姻的新人。
「這是我最喜歡的,所以想把這個也給你們 。」
這是我攝影的初衷,也是堅持。
一個臉書上不熟識的朋友,作家、漫畫家,年紀比我稍長。
看著她一段流露著遺憾與痛苦的文字。30本的日記與珍藏的書,以及年輕時創作的所有手稿,因一次意外全數都消失。像是失去了記憶那般卷縮痛苦著。
上星期,一連損壞了兩顆硬碟,一顆是這近五年所有客人的照片,另一顆是十多年所有自己的作品。備份一直是我極度重視的工作,所以同樣的檔案在防潮箱裡還有兩顆硬碟裡有著一模一樣的備份。我不用擔心,只是花錢了事即可。
但看著自己為自己不斷紀錄著的生命軌跡,短短的十多年,發生了好多好事,每一個當下曾以照片紀錄下的時刻,都是不想忘記,也絕不可遺失的珍貴記憶。不論當下稱它為好或不好,美或不美的生命紀錄。
拍攝過的每一個客人,我都謹慎且嚴肅的告戒著,務必做好備份,因為這些照片一定會不見,在你們最需要它的時候。即使我並不知道他們能不能理解,但我是以這樣的心情拍攝著的。
看著她痛苦而遺憾的文字訴說,我沒有安慰她,其實我一向不懂如何安慰。只是她使我更加體會了,自己生命記憶的保存何等重要。只是現在的任何一刻都不會這麼覺得,直到我們真正需要它的時候。那是自己曾經存在過的證據。
一切都與記憶有關 – 婚禮紀錄
經常在拍攝婚禮剛走進他們家時,長輩們說:「啊…我家裡都還沒整理,先不要拍啦!」
隨即便會聽到新娘跟我說:「快拍快拍!這就是我們家最真實的一面。」
雖然總是這樣拍著,但最近更深沈的思考起這問題。攝影,應當拍下美的一面,捨棄較不美的那面嗎?但如果,較不美的那面,是屬於記憶裡重要的那塊呢?
我低頭抓取著自己的記憶。一幕一幕的比對著,以攝影的美學,及大眾審美觀比對著。那些重要的記憶,大都不怎麼美,即使它們並沒有留下照片。再找出了些曾拍下的美的照片,卻像是蒙上了一層霧,與記憶有了落差。
紀錄本身就帶著攝影者的主觀,它無法避免。只是將之變美的目的為何?也許該謹慎拿捏吧。
沒有對錯,攝影本身就是主觀的。只是半夜裡,腦袋的思緒總無法停止運轉。也或許,記憶本身就不具真實性,亦是主觀的。
就像這張照片裡住家一樓的鐵工廠,不論過了多少年,當翻開照片時,仍舊聞得到那油膩的味道、聽得到機器運作的聲響…
所有的一切都與記憶有關。
旅行,並不只是身體的移動,更多的是,心靈裡的轉換。挖掘、發現從未接觸過的所有人事物。
大部份時間裡,我似乎總在拍攝工作裡旅行著。每一回的拍攝,瞧著不同的人們,心境也跟著他們不斷的轉換。
來到山地門部落,拍攝的前一晚走進了他們家。他們唱著歌、喝著酒,拿出了一盤盤我未曾見過的食物,鮮少拍食物的我,也被這奇妙的玩意吸引了。
我也習慣不做過多美化的修飾,直接了當的拍攝,就像親眼看見了那般。多年後,翻開了照片 ,當看見了,就是看見了,不需再去重新編組,它原本是什麼模樣。甚至,還聞得到味道、聽得見聲音…
令我最想念的,總是泥土的味道。每到一個地方,泥土的味道都不太一樣;就像食物,同樣的食物名字,在每個地方的味道卻都不同。就像人的個性那般。
尤其鍾愛山上、海邊的鄉城部落,少了外界的干擾,於是保存著特屬於它自有的味道。鄉土味、草根味…只是種泛稱,但其實,每個地方的味道都不盡相同。
你也總被芬芳的泥土味道吸引著嗎?也許那是想念著家的味道…
.
.
《婚禮攝影》作品 http://www.yingchiwu.com/category/working/wedding-documentary
《自助婚紗》作品 http://www.yingchiwu.com/category/working/pre-wedding
《愛情寫真》作品 http://www.yingchiwu.com/category/working/engagement
《家庭攝影》作品 http://www.yingchiwu.com/category/working/family
更多《攝影觀點》文章:
http://www.yingchiwu.com/category/working/about-wedding/
.
她翻出了許多年前婚禮的照片。
她說:「到現在這些影像拿出來看,從照片的畫面都還能感受到當時的情感。」
身為攝影師,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此了。
照片,不是因為大家都拍所以我也拍的跟流行或交差了事。而是不管過了多少年,仍舊時常拿出來翻閱的珍貴回憶。
有時也拍著人們難以理解,「為什麼要這樣拍?」的照片。總是說,照片是為了數十年後的你們拍的,而不是現在,現在不了解沒關係,但在未來,那時候到了,就會懂了。
每個人都需要照片,因為有些事總會忘記的,腦的記憶並非完全的可靠,有些極其珍貴的事,我們並不想忘記。有時,不想忘的並非那件事本身,而是那時的思緒。
人們經常和我說:「謝謝你為我們捕捉下這些珍貴的回憶。」
也謝謝你們,使我堅信著攝影師的工作何等重要。
我和他們說:「我期待你們的婚禮,而且不會拍的太美;因為想要真正的紀錄下屬於你們的文化。」
隨著年代變遷,在婚禮裡所保留的文化越來越少,當有機會,總想能把握機會盡可能的捕捉。而要紀錄下來的,是文化本身,是他們從小到大最原始的記憶。若是美化過了頭,是不是就與他們記憶裡的有了落差?
後來才發現,在意著文化,並不單單只是文化本身,而是所謂的文化,即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點滴。我們是怎麼長大的?服裝、建築、食物、生活方式…一代接著一代,而每一代都不太相同。
文化,即是我們從小到大,腳踩過的每一片泥土。
我更在意的是,他們從小到大在這部落裡的足跡,道路、屋子、聲音、氣味…那些從小至今的習以為常,即是文化本身。
於是,小心翼翼的,不讓過度美化而將之破壞了。
我喜愛原汁原味的照片,喜愛著真實而毫無修飾的呈現,原因也在於此吧?唯有如此的畫面,過了許多許多年後,仍能從照片裡聽到記憶裡的聲音,嗅到那熟悉的再不能熟悉的氣味。
即使那照片稱不上美麗,卻是真真實實的,你的記憶,一模一樣的。
記憶,即是文化。何等珍貴。
.
.
《婚禮攝影》作品 http://www.yingchiwu.com/category/working/wedding-documentary
《自助婚紗》作品 http://www.yingchiwu.com/category/working/pre-wedding
《愛情寫真》作品 http://www.yingchiwu.com/category/working/engagement
《家庭攝影》作品 http://www.yingchiwu.com/category/working/family
更多《攝影觀點》文章:
http://www.yingchiwu.com/category/working/about-wed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