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專訪】Life with you tastes like L.O.V.E. — iWeddingBox專訪

忘了是幾年前的一則專訪,一對年輕的夫妻特地從新加坡飛來了台灣,我們一起吃了頓晚餐,聊了很多,像認識好久好久的老朋友…

今天有人傳了給我,才讓我又想了起來。

「英奇說,拍摄和写作對他來說是一样的。相机是他的笔,在轉述新人告訴他的故事, 但是故事只說一遍。
他的任务就是把这个故事完整記錄,轉述,然後出版。出版日期可能是5年,10年,20年,甚至30年后。
出版的时候,若是當年的新人能通過這些用影像承載的文字憶起那時的心緒,笑亦或是哭,那他就做對了。」

其實我都忘了當時是怎麼說這段話,或有沒有說過,我都忘了。但很高興,我現在仍秉持著初衷。

最喜歡的還是出自他們自己形容的:
「初見英奇的作品,你絕不會驚呼“Wow,美呆了”。但會默默地跟自己說:“愛,就該這樣吧。隨心,隨性… 」


iWeddingBox專訪內容連結:  http://goo.gl/A1LLGm

.

【攝影雜感】共同記憶

攝影雜感,共同記憶,心象攝影,共同記憶,台灣,文化,GR,黑白,

今天收到的拍攝詢問,
什麼都還沒談,他們就已整理好了許多我的作品,
並給了我一段話:
「攝影無非是看的方法,無暇有時是因為靠得還不夠近。
您作品裡的人味和生活味,是我們所鍾愛的。
特別是對流水席與傳統市場的觀察與紀錄,
很令人感動啊,神情與紋路、器皿、煙硝、陰影的推移、不同表情的手與腳、樂器與匾額,好像一場家族的大合唱」

這段話讓我省思許多,
回覆給他們的mail裡,又再度的去挖掘自己,
像是早已知道卻一直沒有時間靜心去整理歸納的答案。

攝影是一連串的自我成長,
學習攝影,也向攝影學習,
以前,認為客觀的「冷眼旁觀」才是紀錄那「最真實」,
後來才發現,我喜愛紀錄那些乍看之下似與婚禮無關的事物,
因婚禮當天,是一群人從「過去到現在」,所有的共同記憶與情感的呈現,
也包括攝影者–我自己的。
貼近是自然而然的,因為自己一層一層的融入其中,
成為共同記憶組成的其中細微分子。
也從那天開始,我成為他們共同記憶的一部份,
而許多的他們,更是我共同記憶極為重要的一部份。

最微妙的或許是..會尋找我拍攝的人們,我們之間似乎總有一部份的相似,
如同你們也是..
我們的喜愛、想法、觀念相似,
可能因我們雖不相識,
但從小的成長環境與生命經驗有過類似,
所以也形塑了共同記憶、共同語言。

什麼是台灣文化?
也許這就是答案了吧…
在同一個塊土地、同個世代生長的人們,
總有一大塊地方是共有的印象,
氣味、聲音、畫面…
那些共同記憶,即是台灣。

【攝影雜感】流水席、文化與美感

攝影雜感,流水席,文化,美感,婚禮紀錄,婚禮攝影,婚禮記錄,頂棚,辦桌,taiwan,台灣,創意,創新,

前陣子和朋友聊起,為什麼我婚攝總愛拍流水席?
也許是流水席近年來已越來越難見到,
更也許,我喜愛在流水席的當中,
感受那人親土親的台灣人情味道吧…

最根本的原因,
我想找尋什麼叫做台灣文化。

在台灣的各個領域,尤其藝術與文化,
總是崇洋卻排台,
不斷的模仿並推崇國外的文化,
見到台灣本土的文化時,卻覺得低俗。

至今我仍搞不清為何會有這樣的現像,
但在去年接連拍攝好幾場流水席婚禮攝影後,大概能理解了這樣的狀況。
傳統與創新的平衡,很難以拿捏,
什麼該保留?哪些又該破除改變?

流水席若能適當的轉變,並加以創新,
其實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戶外婚禮,
我們不用一昧的模仿歐美白色頂棚,西式婚禮,
藍白黃紅頂棚,加上辦桌,它極具台灣味道,
如果能乾淨、整齊,及具美感的設計,
我想那甚至會成為外國人感覺新奇,並想學習的方式。

台灣人不用老覺得自己的東西不夠好,
多些用心,加點創意,學習美感…
台灣,有許多寶貴且新奇的事物。

婚禮攝影_英奇

【攝影雜感】婚禮攝影之 流程以外

在這堆件如山的月份裡,還在半夜打這篇文章,
並不是想談論些什麼婚禮攝影觀點或技術,
純粹發發勞騷。

婚攝之所以有別於其它類別的紀錄,
記者會、會議紀錄、尾牙…
正因婚攝有著太多太多複雜的情感與各種不同的觀點,
而那,都是在那張流程表上看不到的。

婚禮攝影者,不是服務業,
更不只是生意往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如果有人覺得是,
那就真的只需按流程表,按表拍攝即可,
而照片所呈現的,當然也就無異於記者會、會議紀錄、尾牙年終摸採…
也更不需花費心思的挑選婚攝,因為根本無所謂的個人風格,
誰拍都一樣,誰都拍的出來,只要有流程表。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攝影,什麼叫做風格?

擁有個人鮮明的風格,相信是許多攝影者的目標,
不論職業或業餘。

對職業攝影師而言,風格極其重要,
它讓我們不至落入低價削價竸爭,因為不找你,他也找不到別人,
因為你的風格,無可取代。

對業餘攝影師而言,風格亦同等重要,
攝影這項興趣會維持多久?
是一時興起,拍個2.3年就把相機擺在角落,忘了它的存在?
如同一波一波的流行,單車熱、露營風…
還是一輩子的熱愛!
擁有風格,將愛攝影一輩子。

但風格是什麼?
它好像風一樣,知道它的存在,但卻又抓不著,
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也好像很具體,
日本風、歐美風、韓風、自然風、lomo風…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永遠的攝影師

之前看過許多篇類似的報導,
有許多人預測,2026年時目前現有的大部份的工作將徹底消失,
沒錯,就是11年後!
這影片是之前看過,今天又再看到,
但今天看到的是,美國已通過航空通訊法,
准許無人機的飛行使用。
相關報導: http://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5/03/20/amazon-got-permission-from-faa-on-drone-delivering/
(且連淘寶也有了)

且目前,亞馬遜的倉儲也已大部份全自動機器化,
(因較小或軟的物品目前機器手臂拿取仍有困難)
再加上無人飛機的快遞,
你可以知道,將有多少人即將失業!!
而且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多…

Read More →

深談 快門時機 * 表情先決

人,是感官的、情感的動物,
以人為題材的攝影,當然也就得著重於此。

而當人的情感流露時,表情是最直接也最明顯表露出來的,
即使只是些微的臉上紋路的變化,
或是眼神一點點的改變…

我喜歡以婚禮舉例,
因為婚禮當天的表情(情緒)變化是最直接也最快的,
而且所有的表情(情緒)都是毫無隱瞞的,且是直衝頂點的,
期待、不捨、歡笑、祝福、放聲大哭、仰頭大笑…都是。


Read More →

關於對話 (攝影分享會)

最近在blog的話明顯變多了,
我想主要是因為小鬼的小學,
一連串上了很多華德福教育的研習和演講的間接影響吧。

以前,我總認為,
太多的文字註解會干擾甚致破壞了影像的本質。
但也可能是這段時間的空閒,
讓我有更多時間靜下心來思考,
自言自語的說一些想法;
原本是想藉由文字讓更多人能理解我所想的、
在影像中我想呈現的…
但在更多近乎自言自語的文字中,
卻也間接陷入在自己的影像裡更深層的思考,
讓自己整理出了更多不同的思緒。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所謂生活,所謂攝影。


2009年7月30日,約AM 7:30,
每日早晨的活動—小鬼戰鬥刷牙

攝影,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
我一直堅持著這句話。

如果沒有生活,那麼你拍的所有影像都只是個空殼罷了,
即使學會再好的構圖技巧、光線掌控、打燈技術;
所謂的美或動人的照片,不是外在的任何的東西,臉蛋.身材.風景.構圖.光線…
那都只是次要的取捨融入或其中一種選擇的拍攝方式而己,
真正的美、真正的感動,是要真實的活著的那樣的感受…
不論現在活著的感受是什麼,
舒服的、沒有牽掛煩惱的、隨性的、煩惱的、煩到腦中思緒打結的、
痛苦的、痛到全身已毫無知覺的…
這都是生活,是感受。
Read More →

教育.台灣.世界

文章摘自 陳之華
http://tw.myblog.yahoo.com/yolanda-chen/article?mid=9252&prev=9310&next=9216&l=f&fid=26

————————————————————
我在芬蘭東西南北大城小鎮的奔波訪談之中,每回都能聽到第一線的教師,
以 及各專業領域教育研究機構的學者們等,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
「小國如我,不能容許社會上出現學習落差與失衡!」
這樣的觀念與想法,在芬蘭能夠說到,做到。每回憶及那一張張懇切、真摯的臉龐,
總會觸動我心深處泛起一陣陣無可平息的感歎與漣漪。
我腦海中好多個畫面不斷湧入,因為想起了所謂「後段班」的孩子們,
小小年紀就已被貼上標籤,有哪些是心甘情願的被歸到那一類?
有多少是制度和師長先放棄了他們?讓他們也逐漸產生了自我放棄的心酸?
如果是制度先放棄了他們,而又期待他們能自謀生路,豈不是把教育的義務,
和日後社會可能要面對的矯正成本,一股腦推向全民去共同承擔?
愈想,心中愈是一陣哆嗦與鼻酸。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