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年少輕狂】歲月
歲月屬於記憶 – 底片攝影
記憶,是清晰又模糊。記得那片海,記得那群一起玩鬧的同事,記得那時除了睡覺以外都在工作,卻樂此不疲;記得,那時渾身是勇氣,什麼也不擔心。
看著照片,總會憶起些什麼,即使照片裡沒有人,還是想起了那年的歲月,年少時的歲月。
即使現在拍的照片不同了,但總是這樣為自己拍著的;後來,也為客人這樣拍著,屬於他們的歲月。
攝影,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
因為留下了照片,才記得了那間小酒館,雖然怎麼樣回想,還是記不起它在哪裡,只依稀記得在高雄某處不顯眼的小巷弄內。
照片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只要留下了照片,便會永遠記得,即使想起的只是片段,但就是記得,也經常思念。
高雄,短短的一年半,卻創造了許多回憶。那是拍照最瘋狂的時期,相機幾乎從不離身,洗出了拍了誰的照片,也隨時帶在包裡,遇見了他,便將照片送給他;因為,只有被拍的那人擁有了照片,這張照片才有了價值與意義。
聽說,現在底片越來越流行,所以也搬出好多年前拍的那些來跟風一下;那是還沒有數位,底片很便宜的時代。
聽說,有些大學生以為底片是現在流行的新產物;想起了多年前某次到7-11要將拍好的底片宅配送洗,店員一臉疑惑的問我:「這是要回收的電池嗎?」
你今天過得好嗎?
昨天下午的採訪中,聊到了每個人對婚紗照的目的都不相同。有些人的婚紗照是為了給別人看,想得到讚美;有些人的婚紗照是給自己看,留下自己喜歡的模樣,並不追求流行,也只分享給身邊的好朋友。
這讓我思考起了我們生活的模樣,我們現在的生活,是自己喜歡的嗎?還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讚美?
尤其社群媒體興起的時代,不論做什麼總要打卡、拍照、上傳…深怕別人不知道那般的急迫。也像是急於向別人展示著,「你看!我過得很好」。
你今天過得好嗎?
那天,我在電話裡和她聊了很久,關於他們婚後的種種,以及兩人間面臨的許多問題。電話掛掉前,她說:「你這個攝影師真好,拍完了婚紗還有售後服務。」
因為,和他們相處了一整天,很喜歡他們夫妻倆;而婚姻從來都不容易,兩個很好的人,進入了婚姻,仍得面對屬於兩人的許多問題。
售後服務,是句很有趣的形容,我也喜歡這樣的比喻。看過他們倆最甜蜜的那一面,兩個都是這麼好的人,期待看見這份幸福能夠一直延續,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
客人,對我而言,從來都不只是「客人」這名詞而已,是因攝影而結識,在你們人生最重要的這一天;短暫的交談,幾天的相處,卻都是坦承相見,於是我們從此成了頻率極為相近的朋友。雖然,我們很久很久才見面一回。
工作終於到了個段落,也似乎來到了得以再次調整步伐的轉折點;很久沒有寫些什麼了,生活裡的照片也擱置了好久好久,回頭看看,時序還停留在2019年的3月。
經常跟人們說,照片是給予未來的自己,如今看著四年前的那些照片,現在,確實已像是好遙遠以後的未來,相片裡的許多事,是如此熟悉,卻又陌生。
就從2019年1月開始吧,曾經的這些與那些;掙扎的、難捱的、平靜的、幸福與喜悅的…
身上的服裝,永遠只有黑色;後來沒這麼極端了,開始加進了其它色彩,但始終沒有紅色。環顧一下四周,家中的傢俱、電器、裝飾…也沒有任何紅色的蹤跡;只有那紙躺在黑色印表機上,遲遲還未丟棄的紅包袋。
也許紅對我而言太過醒目,我不喜歡如此,做事、交友、生活,都是如此。不喜歡和太過招搖、外放的人交友,喜歡低調默默努力的人與事;曖曖內含光,才是我認為的真正閃耀。
紅,是激情、是奔放、是用力追愛追夢、是燃燒生命。年少時的我是如此,於是跌跌撞撞,但直呼:好爽!以為是勇敢,其實,只是還未經歷真正的痛。
修圖終於快要追上進度,偷閒浮上來說說話。第一件想說的是,為什麼沒有人脫口罩?第三天了,除了我以外,仍舊還沒看見另一個人脫口罩,原來,覺得再也不用戴口罩這件事很讓人興奮,只有我一個人啊…
跟風玩了一下ChatGPT,很慶幸自己的文筆還是比它好了一些些,情感與同理心、生命經歷、共鳴…仍然是再聰明的機器也無法取代的。也發現要使用AI,而非被AI取代,問問題極其重要;問問題,是發想的源頭與過程,問問題比找答案困難更多更多。
每個月都有新的挑戰,時間仍舊被忙碌推著走,但總在最後一刻,有了最美好的結果。
她傳來了訊息:「還記得我小本子上規劃的家嗎?我昨天终於带着兒子一起入住了。」
記得那天,她說的故事,比我拍的照片多更多;
後來,她走進了平靜,生活安穩了,越來越好…越來越好。
你今天過得好嗎?
這些天沒什麼事,拿著筆電來到久違的路易莎,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寫篇文章了。以前很喜歡待在咖啡館裡寫寫字,偶爾抬頭看看身邊的人們,各種年齡、各種身份,偶爾也停下筆來,偷聽一下隔壁的談天話題。
白天的咖啡館,人群的組成年紀大都稍長,可能是已退休的人士,或業務工作性質,或像我這般時間彈性的自由工作者。有人手舞足蹈開心聊著天;有人筆電、手機交互使用埋首工作著;有人架起了手機,紅綠相間的股票數字跳動著,另一手的ipad隨意翻閱各類文章。
至於我,在各類型的文字裡遊走,也跟著裡頭的文字牽動各樣的思緒,勾起了生命歷程裡不同階段裡的回憶。關於母親、關於年少輕狂時的自己、關於曾經的家、關於此刻已在這裡的自己的生命蛻變…
原本想尋找芒草花,卻意外遇見了這片佈滿小沙丘的美麗沙灘。
有人,扛著腳架,特地前來拍攝這片奇妙的沙丘;有一群人,放著長長尾巴的風箏;有三五好友,路過美麗的夕陽,拿著相機互相拍攝著。
而我們,因為錯過,所以來到了這裡。
不用再立定什麼目標,不再以為一定得完成什麼;只是順應生命的水流,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美好,即是最好。
生命每個階段都有該學會的功課;順服,順服於生命的水流。放下框住自己的那些事物,順著水流,便自在,且自得其樂。
我看著這一片沙丘,只是順著海的水流,即成了美麗。
發報的這天剛好是1111光棍節,和情人節一樣是商人想出來的節日;於是,我並不會過情人節,當然也不會過光棍節。
前陣子才和她聊到,情人節裡的牛郎好像是個變態的,織女很可憐,什麼也沒做錯卻要被處罰。牛郎偷了溪邊洗澡織女的衣服,強逼和她結婚,否則衣服就不還給她,天神處罰他們,每年只有七夕這天才能見面,可憐的織女,根本不想和他見面啊!結果後來的我們,都在這天歡慶情人節。
趁這個時節,就聊聊光棍,也聊聊情人吧!每一個光棍都急著想脫單;許多的情人,卻也想回到單身。到底是一個人好?還是兩個人好?
我和她說:「即使只是提早幾個月遇見,我們可能都不會在一起,因為那時的我驕傲又自負,是個討人厭的傢伙。」
而她說:「如果提早幾個月遇見,你也不會喜歡我,因為那時的我仍將自己關在自己黑暗的世界裡。」
天涼了,街道上的人們都批上了外套,這時候便知道,秋天悄悄的到了。
秋天是我最喜愛的季節;喜歡枯黃的樹枝與落葉,更勝紅花與翠綠。秋涼,孤寂,卻讓心更容易安靜。
出門散步,想拍拍照,走了一圈,卻什麼也沒拍著,也許是該拍的都拍過了;這是好事,表示生活裡沒有太大的變動,一切平淡,一切安好。
後來,喜歡很近很近的拍一個人,因為可以透過鏡頭好好的凝視那個人;細微的神情,安靜流動的心情。很像秋天,獨處的、自在的、安安靜靜的。
你呢?秋天,是否使你的心也安靜了下來?
今天的天氣明顯變冷了,終於到了得以穿上大衣的時節,總覺得寒冷與寧靜,互為代名詞;於是,喜歡寧靜,也就喜愛了寒冷。
和一位朋友因論文的簡短訪談,討論著攝影與文化,想起了過往拍攝的種種,曾經拍攝過的那些人們,一篇篇的故事;生活方式、記憶,也都是文化裡的重要一環。
身邊許多朋友鼓吹著去配多焦老花眼鏡,昨晚終於下定了決心。下了決定的起因於,朋友們的IG限動字好小,得拿下眼鏡看卻被嘲笑;現在新的相機都不用觀景窗,但拿了好遠還是看不清液晶螢幕裡的畫面到底有沒有對到焦。
照片裡是2017年的5月,和現在一樣的安安靜靜。好久沒寫寫影像日記,也許是前些日子過得有些混亂,寒冷的天氣裡,才終於將心安靜了下來,為照片與思緒留下些許文字。
txt_20221018
photo_20170513
五點四十五分,陽光從窗台偷偷溜了進來,我躡手躡腳的偷偷去拿了相機,拍了下來;小心翼翼的,怕把它嚇走了。
隨著季節的推移,每一天,它走進屋子的時間悄悄的不同;從那之後的每一天,我都在同一個位置等待。
疫情稍緩和了,拍攝詢問工作也瞬間多了起來,突然間回復到以往每天都要回覆數封mail的生活節奏。工作回復正常了,心也安定了許多;像灑進屋裡的那道陽光,讓心暖了起來。
有人說,失去,是為了使人學會珍惜;也許真是如此吧。工作影響的並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使生活失去了重心,突然間不知道該做什麼事了。工作回來了,重拾了往日拍攝的美好,也比以前更加珍惜。
六點零四分,陽光散去了,等待它明日同一時間再次來訪。
你呢?是否也明顯感受到疫情緩和後生活的不同?有些什麼樣的期待呢?
希望再次收到你的回信,與我分享。
中秋,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你是否也和家人熱熱鬧鬧的在一起呢?
今年的中秋,老弟搬了新家,也有了多餘空間架設攝影棚,雖然還沒完工,趁團聚的日子,我們一家人在中秋這天,拍了張難得的全家福。
以前年輕時,拍攝總追求強烈的個人風格、特別的構圖;現在,卻覺得最樸實、最簡單的一張合照,才是最珍貴、最美好。
我和弟弟都是攝影師,也未曾停止紀錄自己的生活,但這一張全家福卻仍是難得的,照片裡總是少了一個人,拿相機的那個人。
以前覺得全家福這名詞挺俗氣,現在卻喜歡上它的名字,「全家,福」;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便是福。
你呢?是否也度過了一個幸福或有趣的中秋?
期待再次收到你的回信,與我分享。
英奇
2021.9/23
和她在市場買菜,
「還是我們今晚去吃義大利麵?」我問;
她放下了手上正準備結帳的鵝肉。
因為這臨時的提議,讓我們躲過了一場大雷雨,在大雨降下的前一分鐘,坐在了義大利麵館座位上,欣賞著窗外雨景的美麗。
無意間認清了一些問題,不是什麼大事情,只是困擾許久一直鬼打牆的事。
因為誤打誤撞,便順著水流,意外的將問題剝繭抽絲找著答案了。答案找著了,心便開闊了,也自由了。而答案很簡單,只是自在的做自己,不受一絲風雨或任何噪音的干擾,像以前那樣,如此簡單,就是這樣而已啊…
人就是如此,總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
20220813
pic-20170217
記得那些年總映入眼簾的黑白,不知從何時開始越來越少了,不是不再喜愛,仍舊覺得黑白的光影是迷人的,只是似乎抽離了生活本身?如今,是想更多的將記憶裡的所有都將之記錄,包括色彩。
而那時,也許心裡底層是想抽離生活本身的吧?於是黑白佔據了大多在相機感光盒裡。不需去猜測,照片總是這樣放著放著,好多好多年後就找著答案了。
照片的時序來到了2017年,整理的進度仍在2018。
2017.06/04
準備著攝影講座內容,搜索硬碟裡一年又一年的照片,一段又一段難忘的故事;那每一個故事,都是因為攝影師這個身份,於是得以參與在其中。而難忘的故事,總是帶些感傷;但感傷的故事,也帶給人力量。
像是個故事收集人,為不同的人,拍下了不同的照片,留下了不同的故事。人們,因為不想遺忘,所以拍攝;而我,因為拍攝,不斷的接收感知。
上課裡,總和同學們說:「你不一定要成為一個很會拍照的攝影師,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失去這份感受的能力。」
而感受能力也並非攝影師獨有,每一個人都有,只是生活的忙碌,使得人們沒有時間好好感受、忘了感受。
感受,會使人更清晰的知道,什麼是生命裡的重要,以及不重要。
你喜歡你的工作嗎?或更精準的說,如果沒有錢,你還會做現在這工作嗎?前些日子看見某篇文章裡的這一段話;值得高興的是,我的答案是,「會」,從以前到現在都是。
一直覺得自己極其幸運,在這剛好的時代,能夠以攝影為生。攝影對我而言,像是作家的筆、音樂家的樂譜,都是傳達自己感受與想法的媒介,將所有的感官與思緒,都放在文字、音符、照片裡頭;像日記一般,只是為了未來能夠想起,而剛好,遇到了與你相似的人,有了共鳴。
攝影,是說話的工具;如果沒有錢,就不再說話嗎?
一直覺得,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天賦與特質,如果能順應自己的天賦做著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人生就不再有這麼多的徬徨。若每一個人都做著自己所熱愛的工作,這世界也不再有這樣多混亂了。
你正在做著你熱愛的事情嗎?還是正在提起勇氣的路上呢?
期待再次收到你的回信,與我分享。
英奇
2021.9/9
…….
原文取自 電子報《英奇來信 – issue 021》
她在高雄的住處,她總喜歡叫她「老奶奶」。這一回,是真的要離開了,在朋友們的協助下,將屋子都清空了,回到了原本的模樣。
屋子裡,有著她的氣味,也迴盪著熟悉的聲音;雨滴打在鐵皮屋頂的滴滴答答,朋友串門子的嬉笑,貓咪喵喵的叫聲…
東西清空了,才知道原來屋子原本是這模樣啊?原本空盪的屋子,她為她放進了許多記憶,她也給了她好多記憶。
看著她將屋子裡的東西一件一件丟棄,沒有太多的猶豫,或許是這些記憶已經存進了心底,帶著走了,一輩子。曾經有過即是美好,感謝在這裡一切的一切,說了聲謝謝,踏上下一個生命旅程。
再一次在廚房為她拍了張照片,空盪盪的,最後一張照片;廚房,是最初的模樣,也是最後的模樣。什麼都沒變,但屋子裡的人悄悄的不同了,更好了。
老奶奶,謝謝妳,再見囉…
接連收到了兩則拍攝詢問,長長的內容訴說著拍攝的初衷,內容有些許感傷,卻也一語道盡了照片總在此時與此刻給予了人們的意義。
她說:「家人生病了,希望為他與他的老婆多拍些照片。」
她說:「雖然反骨的不願辦婚宴,但仍想結婚登記後回家和奶奶拍張照。」
攝影,永遠與愛有關;最在意什麼,便會想拍下什麼。
屋外下起了滂沱大雨,雷聲轟轟作響,拾起相機走向窗邊,拍了幾張照片。突然想起,好像好久沒為現在這屋子拍張照了。
過往的數年,不斷搬遷,每到一個新地方,總不停的拍著照,因為知道隨時都要離開,拍照,是因為不想忘記;照片,只是默默收著,不曾放在屋裡。
搬著搬著,來到了這裡,將過往幾年拍的照片拿了出來,掛上了牆,很少在屋子裡繼續拍照了;也許,是心安定了,不會再輕易離開。
每個人在某個時刻,總有些什麼想要留下,不願遺忘;
你是否也想起了什麼呢?
期待再次收到你的回信,與我分享。
英奇
2021.8/20
…….
原文取自 電子報《英奇來信 – issue 020》
最近這一個星期,台灣真的是舉國歡騰,身邊的每一個朋友都因為奧運而歡欣鼓舞著,即使沒有見面,仍然能在網路裡感受到所有人的欣喜若狂,你是否也是呢?
我家沒有電視機,所以連續三天去了朋友家,一起享受這份比賽的刺激心跳,以及賽後的開心吶喊或失落。
贏得獎牌是一群人開心的吶喊,輸了比賽是無比失望,卻也仍然是一群人一起失望,有人陪著。
前些天,一位朋友問了個問題:「人與人的關係是最複雜、最麻煩的問題,為什麼我們還是得維持著與人的關係?」
在「老奶奶」裡,廚房是我們很長時間逗留的地方。她一邊嘟嚷著不知道要煮什麼,一邊又俐落的烹煮出了一道道香氣四溢的菜餚;我喜歡坐在後邊樓梯台階上和她聊天,偶爾當個小幫手,做些順手又簡單的工作。
晴天,在某一個固定時間,陽光會從上方的窗戶灑進來,剛好打在石子流理檯上頭的杯子或盤裡的食物上頭,拍了張照片,像幅美麗的古典畫作。雨天,雨滴在鐵皮屋頂上跳著舞,屋子裡的我們開心享受一整晚交響樂章。
白色泛黃的磁磚、剝落的油漆、紅綠相間古老的地磚、大同電鍋、大瓶的透明寶特瓶、鐵鍋、鐵盤、陶瓷碗盤、白色抹布、銀白鐵窗、鐵皮屋頂、木頭廚架…老奶奶的廚房,記憶裡的光影。
好生活不是買的,是用時間積存下來的;細細生活,慢慢積累,一點一滴,一覺一味。
你最近過得好嗎?
疫情漸漸趨緩,不再那麼緊繃,每個人都期待能夠慢慢降級,慢慢回歸以往正常的日子。
每當生活有些變化,便開始大量拍攝紀錄著,像是早已準備好它隨時會離開的那一天,不知道什麼時候,可能很久很久以後,可能不久之後突如其然的安排。
在高雄的那間她的老屋子,她喜歡叫它「老奶奶」,老舊的兩層樓小房子,座落在緊鄰市集的小巷弄裡。極其優雅的,隱居,自在;時間充滿了寧靜,偶爾朋友串門子的熱鬧。
屋子數十年安靜待在那裡,裡頭的人來來去去,是一家人,或一個人;同一間屋子,不同的生活方式,沾粘著不同的氣味。
拍下這張照片的幾個月後,她離開「老奶奶」搬遷北上了,突如其然的,並不在原本規劃裡;生命許多時候都是如此,很多時刻的決定只在一瞬之間,來了,又得走了。
而照片裡,仍聽得見盛夏的寧靜,以及,她與我的輕聲細語。
英奇
2021.7/22
將2018年整年的照片修完了,再次翻著過往的那些照片,照片很神奇的地方在於,過了好多年後再次觀看,心境和拍攝的那時不同了。
這幾張是2017年4月,和現在相同的時節,進入夏季前的舒適宜人,經常現身的陽光。
有些照片,讓人回想起那時候思緒;像陽光灑進房間地板,一閃一閃的。
photo 2017.4/8
txt 2022.4/30
這些天慢慢整理著過往的照片,翻出了這張衣櫃的照片;2017年1月6日。
那時不斷不斷的到處搬遷,於是將屋子裡的大部份東西都丟棄了,只留下了絕對必要的生活必須品。「必須品」即是,有或沒有都沒關係的,就不是必須品了,一概全數丟棄。
衣服也是,將衣櫥裡幾乎全部的衣服一口氣丟棄,買了三套一模一樣的黑色衣服,外加六件一模一樣的素色黑T-shirt。從這一天開始,不論去哪、做什麼,我都穿著一模一樣的衣服。
後來又搬了住所,丟東西成了習慣,只要一個月以上沒用到的東西,就急著想將它丟棄,不想生活裡有任何一件多餘的物品。
物品清空了,心也跟著安靜了。來到了這個真正喜愛的地方,終於開始「加」東西了;洗了照片,在牆上貼上相框;婚禮時新娘送了個盆栽,希望我生活裡多些生命。
遇見她之後,我開始「練習」穿上黑色以外的衣服,從最簡單的白色開始。生活裡,開始有了人可以說話。
像是走完了一個完整週期,從「減」,到了零之後,開始學習「加」。也像是將心裡的圾垃全數倒空之後,乾淨了,才得以裝入新的事物。
喜歡《荒漠甘泉》裡的那句話:「只要你肯獨自安靜在一個地方,人世間的光明和黑暗,一概接觸不到的地方,人們的意見不能到達的地方,只要你敢在那裡靜靜地等候著,不顧你四圍一切的催促,那時神旨就要向你顯明。」 – (荒漠甘泉6月20日)
只要「敢」獨自安靜在一個地方,夠久了,當心裡徹底倒空之後,自然就知道該往哪裡去了。
你今天過得好嗎?
心,是否已越來越安靜了。
許多計劃裡的工作都已陸續完成,我開始翻找整理著過往的照片。很不真實如電影場景的這個疫情,翻著過往生活裡的那些照片,更加深了這份不真實。
照片的時序來到三年前,剛來到北大這小城鎮的那個時刻。經常在晚餐過後來到這間7-11的戶外座位區,買了杯咖啡,靜靜的坐著,看著人來人往,或任憑各種思緒在腦中翻擾。
有時候,週末的夜晚會有歌手拿了把吉他,坐在街邊,隨性哼著歌;
尤其夏日的夜晚,歌聲伴著周圍人群此起彼落的聊天聲音,成了渾然天成的美妙共鳴曲。
所以我總喜歡在這裡待著,就這樣安靜的待著。
在《今日報》上閱讀到了一段文字,「我們認為忙碌才是充滿意義的象徵,這是現今文化給人的假象」。
這確實是許多人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總覺得閒了下來,就是我不夠努力、不夠認真,停了越久,內心的焦慮便越加深。
但或許,這即是上帝藉這疫情想讓我們學會的,慢慢的生活、好好感受生活…
願我們在當中一起學會,慢慢生活;
捎封信和我聊聊吧…
英奇
2021.6/24
…….
原文取自 電子報《英奇來信 – issue 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