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雜感】攝影—生命的探索

心象攝影-車,夜,黑白

2017年初,團隊裡的夥伴—莎拉,寫了一篇長文訴說這一年來對於團隊的想法,我想引用她的訴說藉以引申其它觀點。

《雙子小姐》2017 → http://www.missgeministudio.com/life/2017/


﹑截取部份原文

說實在我也忘了究竟何時開始發現這號人物,照片如同他的個性,獨樹一格,從一看到他的照片時就開始默默地發落他,看著每張照片每句坎入心底的文字,心裡就漸漸想著,有一天我一定要認識這人!這念頭只有越來越強烈.於是,我決定去上他的課程!!!與英奇終於開始有了接觸,其實他跟我想的有點不太一樣,又有點一樣XD(好弱的說法)總言之他是個好真性情的大叔

每每看他寫的字句,說的話,彷彿都可以成為至理名言.因為攝影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信仰.

幾乎把所有的精神都放在攝影上,思索著關於攝影的意義究竟何在,攝影為何如此的重要,攝影的最終目的在哪裡,找出自己的攝影風格…等,而不是在研究哪個拍照景點最棒,怎麼樣的修圖技法才厲害,構圖要怎麼才吸睛…除了攝影外也大量閱讀非常多方面的書籍,拍照是用眼睛後面的那顆心在運作的,相機只是一個媒介.用相機說自己和別人的故事,這是他一直在做的事.真實的記錄是他永不變的初衷,尤其是他最喜愛的拍攝題材,婚禮攝影.

每次的聚會分享,都能從英奇話語中再一次洗刷自己.不僅是對攝影的態度,以及對關於生活的一切所有感受.對我而言,他就像是一個心靈導師,一次又一次思緒上的釐清反省

2016年末的最後幾個月,我和我自己陷入了目前為止最大的一次爭戰,掉進極其複雜的芧盾裡。人們說:「收起你負面情緒的那類照片,那會嚇跑客人」,也有個朋友說:「小心被自己的負面情緒灼傷」;我收起來了,但卻再也無法拍照了。掙扎過後終於明白,人們以為那是負面情緒,但其實剛好與之相反。那是透過攝影,直接並赤裸的面對自己的生命;透過攝影,剝開並檢視自己的思緒。然後得以繼續前進…

日子都不好過,每個人都一樣,至少曾經有過。如何面對,又如何走過,每個人的方式不同,但總要走過這一遭的,因為那是生命轉換的契機。

攝影對我並非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生命本身;只是攝影是讓我直接面對並探索生命的最大工具。日子越是低潮時,照片拍的越多,想要紀錄的渴望越大;強烈紀錄的慾望是來自清楚的明白這一切都只是過程,有一天會過去,而我不想忘記,幾年過後我想細細回首品嘗這段時光裡的自己。

我也知道有一天我的照片終將和現在完全不同了,那是徹底轉換後的自己。但至少不是現在,再也無法拍照是因無法誠實面對自己,若要拍攝謊言,我要拍什麼呢?我將無從拍起…「相由心生」,只有心境轉變了,照片才可得以轉變。

我也並不確定將這想法帶給別人,尤其是信任著我的團隊夥伴們,它對不對?或適不適合?唯一確定的只有,攝影是探索自己生命以及這世界的工具,窺探的越深,將挖掘到更多從未想過的;找你拍攝的人們也因此得益更多,因為彼此間觸發了不同面向,而攝影也才將能走一輩子。

但畢竟是在商業市場,不要像我走得這麼極端又固執;我也正在尋求轉化,但不能以強迫,而是轉變另一個角度來去看待同一件事,只是和別人比起來,我或許需要更長更久的時間。

走得越久,越發現自己越難以融入這個社會,小至每個時期所流行的搞笑歌舞,大至與人相處的人情世故,我不知道以什麼樣的心態與方式去應對。就像很多重複的話語我講了三年,你們才稍稍明白了,而其實大部份時候我和人提起時,大多數人只當我胡言亂語罷了,於是也就漸漸養成了不輕易和人說話、打交道的習慣,除非感受到我們之間有著共同語言。這個世界有太多事情值得我們去好奇,但人們漠不關心,我好奇的去摸索,人們卻覺得你奇怪。

攝影是探索與表達的雙重工具,探索的同時也就表達了;也許我也以此在維繫著自己的生命。

但我也在努力尋求社會化的…試圖去融入和我完全不同的人,雖然我也還不知道這樣對不對;這些年有許多幫助我的朋友,他們忍受著我奇怪的個性,也給予我多方不同的建議,也因為不同,所以讓我得以看到事情的不同面向。這個世界不就是由這些許許多多的不同所組成的嗎?

我也將持續以攝影挖掘這些多采多姿的不同…

【攝影雜感】我是誰?

001_05770015

一位朋友給了這個題目:「我是誰」。
這題目之大,讓人不知從何著手。
我是誰?
我是某些人的朋友、同學、工作夥伴;
是某個人兒子;也是某個人的父親;
我是攝影師;我在太陽系,地球裡一個名叫臺灣的地方。

但這些都只是屬於我的標籤,
是組成我這個人的切片,
這些切片是組成我的重要成份,但並非就等於代表我。
將某一個標籤去除,我仍然是我,只是少了個身份,或換了個角色而已,
或者也可說,那是不同人視角中的我是誰。

這個大哉問自古以來人類就不斷的自問自答,
從宗教、從科學、從哲學、從藝術…
我也不停的自問著,或許在死亡的那一瞬間將得到解答。

我是誰?也許該從我從何而來?又將去哪?
開始思考起吧…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攝影速食文化

無意間在Facebook上看到了一則「協助照片調色後製」公司的網站廣告,
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攝影工作者來說,
這無疑是非常好的主意,大大的協助了攝影師的繁雜工作。

攝影師的總工作時數,
拿相機拍照,其實只佔了大概所有工作時間的20%左右而已,
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必須花費在大量的照片處理上,
尤其是婚禮紀實攝影師,每場拍攝至少三、五百張甚至近千張的照片,
從拍攝完成,傳檔、備份、挑選、調色、再挑選(檔案分類)、燒錄光碟、再挑選(洗照片或相本)、包裝寄件、再再挑選(上傳網站作品)…
連續不斷重複又花費時間的工作,
調色修圖這關更是佔據了絕大部份的時間精力。
花一點錢,就能換取大量的時間,
何樂不為呢?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思考

楊照先生在FB裡一則關於「思考」的文章:

有人問我「思考」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指控台灣的教育使得孩子不會「思考」?卑之無甚高論,「思考」不過就是「多想一點」的意願與習慣。我女兒三、四歲的時候,聽到我和她媽媽談話中說到了「沒有錢了」,她理所當然地反應:「那去提款機領啊!」我們都笑…

Posted by Yang Zhao on Wednesday, March 30, 2016


「思考」這問題,
在攝影教學的過程裡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
大部份的學生在開頭的前半年,
每一次的拍攝都有大幅的成長,
但卻不約而同的在半年後,全部停滯了,
而且花了非常長的時間,才能夠再有些微的進展。

深入探究後才發現了根本問題,
我們這一整代人,在這教育環境下荼毒太深了。

Read More →

【攝影雜感】創新與國際化

現在沒有人只是因為時間特別準,才去購買機械腕錶。

即使科技推陳出新,製作的技術也大幅的進步,
製作機械腕錶的老工匠,仍舊保持大部份的手工,
他們並非排斥新科技,
而且他們總思考著,以這項新科技來協助或取代原本的工法,
是否會使產品更好?
若答案是否定的,則捨棄不用。

傳統與創新之間不斷的芧遁與互相拉鋸,
如何保留傳統,但又能創新,
在各個領域都是個大難題,
在攝影裡也是。

Read More →

【攝影雜感】照片的溫度

照片是因為人,所以給了它溫度 – 婚禮攝影

 

今晚,收到了一封mail:
「這幾天我又細細的看了好幾個你的和其他攝影師的婚禮紀錄作品,
但是就是有一種照片的溫度是我在其他攝影師作品感受不到的」。

聽到許多人對我作品的形容,
溫度、情感、生活、真實…
大概不出這幾種形容詞彙。

照片的溫度,是很抽像的描述,
照片是一張張的紙,或一幕幕的螢幕畫面,
其實一點溫度也沒有,螢幕甚至是冰冷的,
只是人,給了它溫度。

Read More →

【攝影雜感】獨特性

課堂中有攝影師提到一個觀點:
「所謂獨特性,應是指觀看者的角度,而非攝影師自己」。

—–

一切的學習過程都是從模仿開始,
模仿是必經過程,也是最快的途徑。
而當模仿一段時間,技術皆已穩定成熟後,
獨特性,便成為每一個攝影師都在追尋的目標。

這位攝影師也點出了問題所在,
獨特,當然是從觀者的角度來評斷,而非攝影者,
否則就經常會出現所謂的「自我感覺良好」。

但何謂獨特?
因為色調?構圖?後製?創意?
大部份人仍舊習慣從模仿的角度來看待,
只一昧的想像,某位具有獨特風格的攝影師,他的特色是什麼,
因為色調和別人不一樣,很特別…
因為後製手法很厲害。

Read More →

【攝影雜感】共同記憶

攝影雜感,共同記憶,心象攝影,共同記憶,台灣,文化,GR,黑白,

今天收到的拍攝詢問,
什麼都還沒談,他們就已整理好了許多我的作品,
並給了我一段話:
「攝影無非是看的方法,無暇有時是因為靠得還不夠近。
您作品裡的人味和生活味,是我們所鍾愛的。
特別是對流水席與傳統市場的觀察與紀錄,
很令人感動啊,神情與紋路、器皿、煙硝、陰影的推移、不同表情的手與腳、樂器與匾額,好像一場家族的大合唱」

這段話讓我省思許多,
回覆給他們的mail裡,又再度的去挖掘自己,
像是早已知道卻一直沒有時間靜心去整理歸納的答案。

攝影是一連串的自我成長,
學習攝影,也向攝影學習,
以前,認為客觀的「冷眼旁觀」才是紀錄那「最真實」,
後來才發現,我喜愛紀錄那些乍看之下似與婚禮無關的事物,
因婚禮當天,是一群人從「過去到現在」,所有的共同記憶與情感的呈現,
也包括攝影者–我自己的。
貼近是自然而然的,因為自己一層一層的融入其中,
成為共同記憶組成的其中細微分子。
也從那天開始,我成為他們共同記憶的一部份,
而許多的他們,更是我共同記憶極為重要的一部份。

最微妙的或許是..會尋找我拍攝的人們,我們之間似乎總有一部份的相似,
如同你們也是..
我們的喜愛、想法、觀念相似,
可能因我們雖不相識,
但從小的成長環境與生命經驗有過類似,
所以也形塑了共同記憶、共同語言。

什麼是台灣文化?
也許這就是答案了吧…
在同一個塊土地、同個世代生長的人們,
總有一大塊地方是共有的印象,
氣味、聲音、畫面…
那些共同記憶,即是台灣。

【攝影雜感】攝影的三個階段

R0000026.jpg

攝影這條路如果走得夠久,
每個人會經歷的某些階段可能都差不多,
而每到一個階段就開始看膩了以前拍的所有照片,
也左思右想著該如何突破,
該有什麼新的想法、新的東西,
而每個階段追求的也都不同,
總會遇到,也一定會遇到。

1.初學—技術
2.中階—感受
3.高階—生命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以人為主的拍攝題材,
在初學技術階段,總會有段時間迷失在技術,
卻忘了拍攝的是有溫度情感的人,
所以經常使用各種拍攝技法、後製技術,
拍了一段時間後,發覺好像少了什麼,
於是,慢慢將多餘的技法捨棄,回歸到人的本質身上

將注意力轉移到人的身上後,
開始發現人的情緒、感受是如此豐富而細膩,
於是有了想發現或挖掘更多的可能,
對攝影而言,「感受」變成了最重要的事,
透過感受別人,而感受自己

經過長時間的追尋,
因為攝影,看到了許多故事,
從別人身上卻看到了許多自己。
開始反思,什麼是「生命」?
生命的意義與目的為何?
於是嘗試再次用攝影來探索生命、追尋生命
也表達什麼是生命。

攝影這條路無邊無際,永遠都是初學。

———-
婚禮紀錄,自我風格探索課程 即將開課(預定開課日期:2016.2月20日)
課程資訊:http://www.yingchiwu.com/?p=12

【攝影教學】創造攝影師價值的六件功課

這2.3年攝影這行業突然熱門了起來,
也聽到了一個說法讓我尤其訝異:
「以前很多年輕人的夢想是開咖啡廳、民宿,現在年輕人的夢想則是當婚禮攝影師」。

市場活洛了,是好事,也是壞事。
會有這麼多人一窩蜂的進來,表示需求增加了,供給當然也會隨之增加,
十多年前剛拍攝婚禮攝影時,當天的伴郎伴娘總會問起相關的問題,
原來那時知道婚禮當天可以找婚攝拍攝的人,少之又少,
大部份都只知道錄影,且都是扛著大大機器的老師傅。
且因網路尚未全面普及,資訊有著明顯落差,南北差異頗大,
所以當時我雖居住於高雄,但大多數工作卻仍是於台北。
但現在大部份人都已習慣婚禮當天找攝影師拍攝了,
只是這部份預算設定高或低,是有就好,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期待與要求。

大部份人的需求或許仍處於預算偏低的〈並不是沒錢,只是預算想擺放的重點在其它地方),
自然就會有提供這樣需求的婚禮攝影師,
現今數位相機發展成熟,相對入行門檻也降低了非常多,
這是好事,減少了摸索期,也加大的創造力。
但壞處是,
速成,也容易導致作品較為薄弱,有時甚至亂無章法,
所以也就形成了一個現象,
每年進來的婚攝很多,但離開的卻更多。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流水席、文化與美感

攝影雜感,流水席,文化,美感,婚禮紀錄,婚禮攝影,婚禮記錄,頂棚,辦桌,taiwan,台灣,創意,創新,

前陣子和朋友聊起,為什麼我婚攝總愛拍流水席?
也許是流水席近年來已越來越難見到,
更也許,我喜愛在流水席的當中,
感受那人親土親的台灣人情味道吧…

最根本的原因,
我想找尋什麼叫做台灣文化。

在台灣的各個領域,尤其藝術與文化,
總是崇洋卻排台,
不斷的模仿並推崇國外的文化,
見到台灣本土的文化時,卻覺得低俗。

至今我仍搞不清為何會有這樣的現像,
但在去年接連拍攝好幾場流水席婚禮攝影後,大概能理解了這樣的狀況。
傳統與創新的平衡,很難以拿捏,
什麼該保留?哪些又該破除改變?

流水席若能適當的轉變,並加以創新,
其實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戶外婚禮,
我們不用一昧的模仿歐美白色頂棚,西式婚禮,
藍白黃紅頂棚,加上辦桌,它極具台灣味道,
如果能乾淨、整齊,及具美感的設計,
我想那甚至會成為外國人感覺新奇,並想學習的方式。

台灣人不用老覺得自己的東西不夠好,
多些用心,加點創意,學習美感…
台灣,有許多寶貴且新奇的事物。

婚禮攝影_英奇

【攝影雜感】長久的,有意義價值的影像。

攝影雜感,婚攝,婚禮記錄,婚禮紀錄,攝影本質,攝影教學,風格,婚禮攝影,有意義價值的影像,攝影不是服務業,尊重

有人說,堅持的路上總是孤獨的,
但孤獨並非痛苦的根源,反而是創作的更多泉源。
難的是,如何取得與市場的平衡,
內心的不斷芧遁、掙扎。

之前曾說過「攝影不是服務業」
因它賣的並非週到的禮貌或以客為尊。
如果說服務業是以服務為商品賺取利潤,
那攝影可說,更是以尊重為商品。
尊重拍攝的對象,更尊重這個職業。

被拍攝的人們,
心裡必定抱著一份期待,
有一種記憶與情感,是他極欲捕捉保留,
攝影者必得知道,並且同理,
才可能捕捉的到那些畫面。
同理心,即是一份尊重。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想與做的距離,願世界的夢想都得以實現

攝影雜感,婚攝,婚禮記錄,婚禮紀錄,攝影本質,攝影教學,風格,婚禮攝影,想與做的距離,願世界的夢想都得以實現

最近看《賈伯斯傳》這本書,
賈伯斯很偏激的將人只分為兩類:天才與笨蛋。
剛開始覺得如此真的太過極端也有失公允,
但後來觀察到了一些事,
卻也覺得不失道理。

我認為有道理的並非將人只分為天才與笨蛋,
而是造成這差距的因素,
且這因素竟簡單到不行。

有些人,經常在facebook上大談夢想,
你以為他下了多大決心,多麼堅持,
但其實…他什麼也沒開始做。
或者說,真正重要的事,他都沒做。
Read More →

【攝影雜感】婚禮攝影之 流程以外

在這堆件如山的月份裡,還在半夜打這篇文章,
並不是想談論些什麼婚禮攝影觀點或技術,
純粹發發勞騷。

婚攝之所以有別於其它類別的紀錄,
記者會、會議紀錄、尾牙…
正因婚攝有著太多太多複雜的情感與各種不同的觀點,
而那,都是在那張流程表上看不到的。

婚禮攝影者,不是服務業,
更不只是生意往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如果有人覺得是,
那就真的只需按流程表,按表拍攝即可,
而照片所呈現的,當然也就無異於記者會、會議紀錄、尾牙年終摸採…
也更不需花費心思的挑選婚攝,因為根本無所謂的個人風格,
誰拍都一樣,誰都拍的出來,只要有流程表。
Read More →

【攝影雜感】如果你能用攝影改變世界,你想做什麼?

攝影雜感,改變世界,本質,深入思考,探索,風格,想法,攝影教學,攝影觀念,

「如果你能用攝影改變世界,你想做什麼?」

 

團隊聚會裡,我給了大夥這個題目,
如所預期的,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
丟出這個問題,目的並不在答案本身,也沒有標準答案,更無所謂正確與否,
重要的是思考,及思考的過程。
只要是自己絞盡腦汁、挖空了思緒所想出來的答案,就都是正確的。

所有的事情都不只是表面看上去的樣子,
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就呈現了稍微或完全不同的樣貌,
經過深入的挖掘思考後,才有可能找到不同的觀看角度。
更重要的是,一連串的挖掘後,
將找到根本,攝影的本質—對自己而言。
找到了本質,才可能明確的知道方向,
不再隨波逐流,不再人云亦云…
如同前篇討論風格,某位朋友留言提到:「擇善固執,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有在找到了堅定的本質後才有可能的做為,
在這之前,
大部份是別人做什麼,跟著做,
別人不做什麼,你也不知道有什麼好做,
緦是跟著別人,
但卻也不知為什麼別人要這樣做。

找到了本質,也就找到了風格
因為風格,即是你表達自身觀念、想法、思緒的呈現方式。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攝影,什麼叫做風格?

擁有個人鮮明的風格,相信是許多攝影者的目標,
不論職業或業餘。

對職業攝影師而言,風格極其重要,
它讓我們不至落入低價削價竸爭,因為不找你,他也找不到別人,
因為你的風格,無可取代。

對業餘攝影師而言,風格亦同等重要,
攝影這項興趣會維持多久?
是一時興起,拍個2.3年就把相機擺在角落,忘了它的存在?
如同一波一波的流行,單車熱、露營風…
還是一輩子的熱愛!
擁有風格,將愛攝影一輩子。

但風格是什麼?
它好像風一樣,知道它的存在,但卻又抓不著,
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也好像很具體,
日本風、歐美風、韓風、自然風、lomo風…
Read More →

【攝影雜感】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

無意間看到了 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 的畫作,
一支鐵柱貫穿女人的身體,但那女人神情堅毅,不為所動。

關於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這篇作者 靜靜的聽我說 有著很好的詮釋,
http://vivianlady.pixnet.net/blog/post/220450004-【心靈葯方】人物∣painter:芙烈達.卡羅

記得在幾年前 女力 JC 攝影展時,有位好友跟我們說:
你們生活不要過的太好,不然就看不到這些好作品了。

確實,
好作品,總是在身心受到煎熬時出現,
而且傷痛越深,作品也越具感染力。

直到現在,雖也仍有好作品的渴望,
但若好作品的背景非得是如此煎熬的靈魂,
只能二選一,
現在卻寧可生活平淡而知足了。

並非不再創作,
而是回歸平靜、詳和、知足…才是更大的渴望。

生命是一連串的體驗、感受之旅,
藉由藝術將之表達、呈現,
但非得只能如此劇烈,只有孤獨、只有苦痛…
平淡之中,也能有深深的感受,
只要留心、用心,感受隨時隨地即是。

攝影教學講座圓滿結束,帶回家繼續思考吧…

攝影教學,婚禮紀錄,自我風格探索課程,婚攝,紀實攝影,seventeen,台中,思考,情感,底片風格,自然風格

昨晚的攝影教學講座順利結束,
希望每個人都有了些收穫帶回家,
也謝謝還有擔心人數太少講座開不成的一大票人馬特地包團前來,
最後統計了一下,講座辦在台中,
居然只有一個人是台中當地人,
其它都是從台北.彰化員林..特地前來。

其實最近很少對外開辦講座,
主要是因會拍和會教是兩碼子事,
總覺得自己說的大家無法理解,
另外也較不習慣太多人的講座。

教學的過程,
我一向都不怕講了什麼祕技被偷學,
只擔心我說的大家聽不懂。
有些東西並不是知道了就一定會,
必須經過深入的思考而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Read More →

寫給時光的影像情書 — Film Forever 特輯

很高興有機會參與 寫給時光的影像情書 所企劃的 【Film Forever 特輯】,
在和Audrey mail討論的過程中,也激發了一些自己的一些想法,
也更在回答這些題問時,像是又回顧了自己一遍,
從剛接觸攝影,到現在,這十多年來的轉變,與未轉變…
我認為的攝影,是表達。
不論什麼時候,都是當下,正在表達的自己..
多年後再度回顧,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也看到了現在自己的成長。
有幸我所在的時代,
可以很方便的以攝影為工具,
盡情的表達自己。

寫給時光的影像情書
blog_ http://angiesletters.blogspot.tw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永遠的攝影師

之前看過許多篇類似的報導,
有許多人預測,2026年時目前現有的大部份的工作將徹底消失,
沒錯,就是11年後!
這影片是之前看過,今天又再看到,
但今天看到的是,美國已通過航空通訊法,
准許無人機的飛行使用。
相關報導: http://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5/03/20/amazon-got-permission-from-faa-on-drone-delivering/
(且連淘寶也有了)

且目前,亞馬遜的倉儲也已大部份全自動機器化,
(因較小或軟的物品目前機器手臂拿取仍有困難)
再加上無人飛機的快遞,
你可以知道,將有多少人即將失業!!
而且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多…

Read More →

【攝影雜感】覺察


不要去「試圖相信」你可以做這樣的事情,
而應試圖走向完全覺察的狀態。
那時,就不需要相信,
完全的認知自會帶你找到你想要的。

我們大部份人的生命,
總是為別人而活。
小時候為爸媽而活,為著爸媽的期待而努力著;
長大後為了世俗的眼光,買車買房很多很多錢而拚命著;
有了小孩後,為了孩子而活,努力賺錢把最好的給他們,
期待他們不要和你一樣如此辛苦,
像你還小的時候,你爸媽對你的期待一樣。

但可曾想過,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又為了什麼而想要?
有多少人,認認真真的去思考過這問題?

如果真想過,
你會非常清楚自己現在正在做的是什麼,又有何意義。
你想創造的是什麼?
是為了別人的眼光,還是真正為了自己?

攝影亦是如此。

你為什麼而拍?
又為什麼這樣拍?
是因大家都這樣拍,不這樣拍就顯得自己很奇怪?
是因這樣拍比較好賣,所以就拍這樣才能賺錢?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歸屬於自己


「只要你仍在擔憂別人怎麼看你,你就仍歸屬於別人。
只有當你不再要求外在的讚賞時,你才能歸屬於自己。」

攝影是藝術嗎?我想是的。
那藝術是什麼?
許多人說自己喜歡藝術,卻對何謂藝術說不出個所以然…
甚致做出的作品不自覺得偏向了商業化,而非藝術,卻渾然不覺。

只因,
他尋求別人的認同,
渴望別人的掌聲。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思考者的自白與答問 — 得大智慧

pintu
如果能深入理解「蝴蝶效應」,
就應該不難知道,
所有看似沒關係的事物之間,
其實都各自有著微妙的關係,只是你有沒有察覺。

你和任一個人連結了的關係(不論好或不好),
都並必影響了你們之外的第三個人。
你做的任何決定(不論好或不好),
也並必影響另一個人,即使你和他沒有關係。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思考者的自白與答問 — 與星對話 (第一堂)

有多久,你不曾抬頭仰望星空?
是否懷念著滿天星斗帶給你的種種美妙感受?

記得,第一回上了合歡山,
第一次看到如此廣闊的星空,我永遠記得當時的感動。
頭一次體認到,是啊,我正站在一顆星球裡,
宇宙是如此之大,而我身處的星球,又是如何渺小,
又有多少事物,是我們人類尚未知曉?
於是每年有空,就想再上一次山頂,再抬頭看一次星空。

我們總是充份的忙碌,
卻很少想到為什麼而忙碌,
是否曾思考—你的生命目的為何?
生命到了盡頭之時,想達成什麼?

談的雖是攝影,
但若不了解生命意義,
又能多了解攝影?
Read More →

【攝影雜感】給微光

攝影雜感,photographer,taiwan,攝影,書,電視機,攝影教學,婚攝,風格,給微光

看了小黑分享的李宗盛那支「山丘」,也同樣有許多感觸,
當我老了,或生命即將結束,我留下了些什麼?成就了些什麼?
如同一直提醒自己的:「不怕做了什麼而後悔,最怕『不做』什麼而後悔一生」。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攝影、書與電視機

攝影雜感,photographer,taiwan,攝影,書,電視機,攝影教學,婚攝,風格

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普遍卻又似乎頗為嚴重的狀況,
而也不只是攝影業界,更可能普遍存在於各專業領域甚或整個社會習慣。

經過一連串密集,且學員也都非常努力的課程後,
很快的,所有人的作品都有了非常顯著的進步與蛻變,
但要跨入下一階段時,
卻所有人都卡住了,停滯了好長一段時間。

我發現了問題,
「除了攝影書,大家平常都看些什麼書?」
得到的一致回答,太忙了,很久都沒在看書了。

Read More →

【攝影雜感】關於婚禮-場景-家的氣味

攝影雜感,關於婚禮,場景,家的氣味,婚攝,婚禮紀錄

是的,這是張婚禮當中的一張照片。

它一點也不美、不豪華,甚至…不優雅。
在彰化鄉野的一間鐵工廠,
泛黃的白麻繩、散發汽油味機具、一格一格的小零件、
鐵架大桌子、鐵皮的牆壁和屋頂…
工廠的中間,置放了神像供桌,
他們一家人,前一夜開始祭拜,直至清晨。

或許有部份人剛看到這張照片,直接的就認為,我不喜歡。
因為所有人都喜歡美麗的事物,尤其是自己身邊的,
所以當然希望在鏡頭的呈現中,那些也都是最美的。
但你知道嗎?要全部都只呈現最美,那意味著,必須將那些不美的完全隱藏,
〈我這所說的美或不美,只是指表象的呈現,並非本質上真正的美或不美〉
而那些被隱藏的,也許是往後回憶裡最重要的一塊。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淺談個人風格

攝影雜感,個人風格,婚攝,自助婚紗,攝影教學,婚禮紀錄

從開始開課教學後,一直覺得我反而在學員身上學到更多,今天突然想到些東西,想和人分享一下..

在談論風格之前,我想有個觀念必須先釐清:風格絕不是市場中所謂的日系風格、韓系風格、歐美風格、唯美風、自然風…

那些有著名詞的風格,都是觀看者所加諸給予的,並不是攝影者本身的。

一個深具濃厚個人風格的攝影者,絕不可能對別人說,喔…我的是日系風,喔…我的是自然風。

那都只是觀看者所給予的一個概括統稱,不然,難道日本就只有一個風格,就做日系風格嗎?!

 

Read More →

【攝影雜感】好照片?壞照片?

前陣子, 囍瓜談到了關於照片好壞的問題,吸引我有了一些思考。如果以技術層面來談,這似乎是非常好判斷的,構圖、曝光、顏色、畫質…若有其一未按標準規則,即是不好。若以情感層面,就非常困難加以判斷了,或可以說,是無法判斷的。因為每個人在乎的,或曾經驗的情感都不同,自然會引起共鳴的畫面也不盡相同。又或者,即使全世界都沒有人喜歡的一張照片,但對那張照片的攝影者或擁有者而言,卻是有意義的,可能照片中的主角是他的孩子、父母、摯友…只要有一個人認為這張照片是有共鳴的、有意義的,那即是好照片了。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攝影,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


今天,我想聊聊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攝影,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
我覺得這句話,幾乎適用於所有的拍攝題材。

婚紗婚禮、親子、家庭、孕婦、街拍、新聞攝影、人像創作、生態、 社會…所有的拍攝題材,
雖然發起思維不同,目的也不儘相同,卻有一點是絕對共通的,是貼近你的生活,與你息息 相關。
是的,重點在於「你」,是你的想法,你的感受。我曾說過,攝影是絕對主觀的,也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
即 使嚴謹要求客觀的新聞報導攝影,因為拍攝者所處角度的不同,也無法避免這一點。
你拍下了你眼前看到的,感受到 的,不論是你認為好或不好的,一切。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