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日記》為什麼我不把IG.FB分割商業化?
攝影是給予、幫助,一切都與記憶有關
前些天和朋友聊到了個問題;為什麼不另外開個工作用的商業帳號,將生活與私人創作分開來?
「因為對我而言,生活與工作很難分開;無時無刻都在為自己的生活紀錄著,並也以此為客人拍攝。」
「一次只能專注在一件事上頭,若是分割,永遠都會有一個帳號是荒廢的了。」
這個話題,才起了頭,便結束了;而這便是我們兩人共同的結論。
攝影,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
前些天和朋友聊到了個問題;為什麼不另外開個工作用的商業帳號,將生活與私人創作分開來?
「因為對我而言,生活與工作很難分開;無時無刻都在為自己的生活紀錄著,並也以此為客人拍攝。」
「一次只能專注在一件事上頭,若是分割,永遠都會有一個帳號是荒廢的了。」
這個話題,才起了頭,便結束了;而這便是我們兩人共同的結論。
每年她的生日,集結這一年每個時期的吉光片羽,印製了一本zine,終於完成。
我們會在書的正中央那頁,各自寫下這一年想和對方說的話。
編輯的過程,一年裡的許多畫面浮現在眼前,歷歷在目,重頭至尾重溫了一回;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
最近流行一個性格分析,大家討論著你是E人,我是I人,尤其被測出是I特質的人,似乎都感到很驚訝,原來我是屬於不擅交際內向的人啊!
不知道自己是屬內向特質,其實是正常的。因為這是個強調要懂得社交、建立人脈、口才要好的社會。
即使是內向性格的人,也被訓練成必須要像外向性格的人那樣,看起來才充滿自信;久了,以為自己是外向活潑的人,但其實這樣的偽裝,卻讓自己感到非常疲累。
颱風天,只有我一個人和兩隻貓在家,剛好手上工作都告一段落了,繼續著手整理平常自己在生活中拍攝的照片。
斷斷續續,荒廢了數年,生活裡的吉光片羽與種種感受,那些日常裡的照片,整理的時序終於來到2019年底。
那年的冬天,跟著教會的人們在街邊,唱著詩歌,洋溢著幸福。
家裡這兩隻黑貓,作息非常規律;早上5點要吃飯,然後睡覺;下午5點要吃飯,然後睡覺;綠豆洗完澡出來後要吃飯,然後睡覺。
吃飯時間到,會一直狂叫,一直煩,煩到你餵牠吃為止。
今天整日馬不停蹄的行程,順利完成了許多事,出乎意料的順利;晚上11點多才回到家,放下了心裡的大石頭,心情也輕鬆了起來。
洗了澡,躺在床上,因為Line上的一則訊息,她才提到了明天是她生日;我根本連今天是幾號都搞不清楚了,也忘了她明天的生日。
這些天文章寫得頻繁,是想讓自己找回攝影的初心,回到20年前,對攝影充滿熱情的時光。
那是blog剛興起的年代,無時無刻的拍照,將照片洗了出來後,便心急的想趕快放上blog,也隨手寫下拍攝時的種種感受。
每隔幾年,每一個時期,拍的照片都有了些不同變化,文字也是。思緒不同了,照片與文字也隨著悄悄轉變。
雖然又忘了今年幾歲了,仍然以為自己是剛過了三十五歲,原來不是,其實是早過了四十五,正朝著五十邁進。
對於數字始終是很大的困擾,完全沒有概念,連自己的年紀也是。
也不知這樣是好還是壞?好的是,心態常保年輕,因為總比自己以為的還少了十幾歲。壞的是,每當要填寫基本資料,又忘了年紀,要將今年年份減去出生年份,但數學太差,一直算錯。
今晚,參與了朋友孩子的幼稚園畢業典禮,溫馨、感動又熱熱鬧鬧。
看著台上孩子從來沒整齊過的舞蹈,從不在拍子上的鼓聲…但每一個孩子都充滿著認真、專注的神情,這群4-6歲的孩子,是這麼可愛。
有位家長的分享讓我印象深刻,她說:「謝謝老師將我和孩子接住了,在來到這裡之前的幼兒園,老師總是說我的孩子如何如何的不乖,這樣那樣不好,說到我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那麼差勁。但來到這裡之後,老師是用愛和包容教育著孩子,她不再討厭上學,變得開朗,一切都不再一樣了。」
後來,拍攝照片不再只是漂亮這件事。
遇到了一些人,照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想留下生命裡重要的人。
她很快就付了訂金,我後續寫了幾封mail想討論規劃事宜,卻沒有太多回應。
每一年,都會挑選出代表著這一整年的照片,編輯印製一本zine;照片數量不多,但每一張,都象徵著某一個時期的重要轉變。
最近剛好工作的空檔,開始著手挑選照片。
上一本zine,以我們倆的婚禮作為結尾;這一本,便是搬進新家,全新生活的頭一年。
隨身攜帶的小相機GR已用了將近十年,最近經常秀逗,這相機也出了新款,不同的鏡頭焦段;同時在眾多朋友的推坑下,終於下定決心,該是換台新相機的時候了。
也想,拍到現在,似乎有了些視覺麻痹,換台新相機,或許能為自己帶來不同的感受吧…
雖然先前就有聽朋友們提到,這台相機因缺貨被刻意的炒作,市場價格很混亂,想買都不太容易。
有很多很多的照片,如今再也拍不出來了,即使回到了同樣的地方。
硬碟照片庫裡,2004年,是裡頭存留最早期的照片;在這之前的,已經完全消失,那時還沒學會謹慎備份這個觀念。
2004,20年前,來到高雄,有別於北台灣潮濕的溫度,一切都是新鮮有趣,相機從不離身;也是從那時開始,有了這個習慣,相機必定隨身帶著。後來,也因為如此,除了拍攝工作以外,都只用小相機拍照,隨時紀錄著身邊的一切。
書架上瞧見一本書名,雖然沒太大興趣想拿起來翻看,卻覺得這句話極有道理—《會痛的不是愛》。
年輕時,覺得愛情就是轟轟烈烈;就像所有的歌頌愛情的歌曲那般,死去活來,極度思念。
後來,又覺得,愛情、婚姻,哪有不爭不吵不鬧的?正常便是如此,忍氣吞聲,便是婚姻經營之道。
看到一篇講述著畢業紀念冊的文章,才想起,我身邊好像一本畢業紀念冊也沒有。
幼稚園,是完全沒印象了,可能那年代沒有這種東西吧。
至於小學、國中、高中,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搬家,早已不知在哪一回的移動中丟棄了。
端午連假,才剛從屏東拍攝回到家,馬上就被外帶出去度假,彰化二林,別人家的娘家。
婚輔課程中建議的「三二一」;每三個月一趟小旅行,每兩個月一次約會,每年出國一次。
我們總是會忙到忘記,其實是發懶不想出門,於是就被另一對夫妻強迫帶出門了。
認識了十多年的攝影好友在兩年多前也搬來了北大,成為了鄰居,卻直到今天才來到他們新家作客。
話閘子一開就停不了,關於攝影的一些想法,回憶著初入攝影的那些過往。
直到她搬出一整堆許多攝影家的攝影集,我一本一本的翻著,跟著照片,卻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過往的那好多好多年前。
晚餐,一個人到了常去的那間餐廳吃飯。可能因為假日,少了以往的大學生,多了幾桌帶著孩子的家庭。
對面,一桌三代同堂的家庭,2個孩子低著頭,目不轉睛盯著擺在碗前方的手機;他們的爸媽,一隻手拿著筷子夾著菜,眼睛聚精會神在另一隻手上的手機。
只有阿公阿嬤專心吃著飯,全家7、8個人,沒有人說話、沒有人聊天。
研究很久的一套網路工具,兩個月前因朋友介紹的一本書,便又開啟了我的閉關模式,雖不像以前那樣瘋狂,但也是只能專注的,將其它不相干的事物都暫時放到一邊。
回神過來,發現已累積了太多照片還未處理,都已接近交件日期。於是又繼續了閉關模式,花了半個月時間,一口氣將所有照片處理完畢。
生日的那天,收到了封mail,認識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
果然是他一貫冷面笑匠的風格,知道我喜歡用mail,更甚過Line或各種社群媒體,於是發了封祝賀的mail來。
大師,只是我們彼此間玩笑的尊稱,就像以前年輕時認識的前輩,總會互相叫著某某「大大」那樣。
連續假期,是大家休息放鬆的日子,卻是我最忙碌的時刻;這個清明連假也不例外,拍攝工作在假期前便已開始,連續數日的拍攝,在今日終於結束,得以換我好好休息個一整周了。
可以忙碌是幸福的,這是從疫情以來最深刻的感悟。
晚餐,坐在我們對面的一對年輕情侶,從一坐下,男生視線就沒離開過手機,女生來回餐具、醬料區數趟,終於坐下來吃飯。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談論著生活與工作的分界,思考著自己,似乎一直以來都不曾有過明顯的分界,可以說是融為一體,幾乎是沒有分別。
不太習慣和陌生人相處,即使現在生活圈大部份都在教會的小型社會裡,仍然是不太習慣的。但卻享受著拍攝工作中和初次見面的人們相處的那一天;也許因為物以類聚,他們總是和我最相像,也是最了解我的那群人。
看到了一篇文章,標題為「你在每一個客人身上花多少時間?」,描述著他與客人之間諸多的正向或負向循環。若遇到的客人是尊重且信任他,便會用心在那客人身上花許多時間;相反的,若只是討價還價又失去尊重的客人,便不想在他身上浪費太多時間。
雖然極少遇到那類只想殺價又不懂尊重的客人,但確實每每遇到用心且對我十足信任的客人,便會在他們身上花很多很多時間,客人的用心程度,與我花費的時間總是正比的。尤其那些真誠坦率,毫無隱藏的將自己內心想法都訴說,因為知道當你認識他們更多,便會為他們紀錄下那些真正珍貴的畫面。
每一年都會做一本zine,集結、精選這一整年的照片,作為我和她時間切片的紀錄。短短60頁照片,寫著12個月,日復一日裡的許多變化。
看著一頁頁照片,這一年裡偌大的轉變。
除了感謝彼此,最大的感謝即是上帝。
新年到了,你過得好嗎?
一直看著好多人寫著過年做些什麼,也想跟著寫寫自己的過年,但就這樣一直想著,一直擺著;因為過年,好像什麼事也沒做。
工作提早結束,也就提前到老媽那,提早年假了。每回寫到這,覺得該用「回家」這個詞,但卻又不太洽當,因為那裡不是我們的老家,只是在經歷不斷搬遷之後,現在母親的家。而母親在哪?家就在哪。
金山,往陽明山的半山腰上,是山城,也是雨城,冒著溫泉硫磺的白煙。下了一整個過年的雨,於是我們哪也沒去,就窩在老媽一房一廳的屋子裡。陽台的風景很美,以山為鄰,飄著山嵐。但只有剛到的第一天午后,遇見像棉花糖般夢幻細碎的雲朵;之後,都像貼上了白色描圖紙般,白茫茫的濃霧籠罩著。
晚餐,我和老媽兩個人,現成的簡單年菜,滷豬腳,比自己做的好吃,配上了一大碗公的白飯。在餐桌上,和老媽閒聊了很久,久到忘了時間,才一起驚覺,原來已經這麼晚啦。
後頭的幾天,同樣的作息,吃飯、聊天、電視、睡覺…像是時間靜止,但時間過得好快。
終於下了決心,一口氣將這堆書全清除了,沒有送人,也沒有捐贈。
因為看書的習慣奇差無比,有著三個超級壞習慣;
第一壞,每每新書拿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書衣和書腰先拆了、丟了,因為那對閱讀翻頁實在很礙事。
第二壞,書本旁一定得有支鉛筆,看到書裡的哪句重點,隨時可拿來大筆一畫,看完後,再快速回顧重點,就算整本書消化完畢,但書也被畫得面目全非了。
第三壞,不喜歡用書籤,看到哪,就很俐落的將頁角重重折下,快速又簡便。
想當然,我看過的書不會有人要的,當然也就不必傷腦筋該怎麼送人或捐贈了。
書就是要拿來看的,不用太過小心冀翼;看書像大口吃肉一樣,就是要這樣爽。
看過的書也很少會再看第二次了。快速的憑直覺篩選,最後只留下了大約20本吧,屋子又再度騰出了大量空間,接續著未來的生活。而生活,不是本該如此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