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雜感】攝影速食文化

無意間在Facebook上看到了一則「協助照片調色後製」公司的網站廣告,
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攝影工作者來說,
這無疑是非常好的主意,大大的協助了攝影師的繁雜工作。

攝影師的總工作時數,
拿相機拍照,其實只佔了大概所有工作時間的20%左右而已,
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必須花費在大量的照片處理上,
尤其是婚禮紀實攝影師,每場拍攝至少三、五百張甚至近千張的照片,
從拍攝完成,傳檔、備份、挑選、調色、再挑選(檔案分類)、燒錄光碟、再挑選(洗照片或相本)、包裝寄件、再再挑選(上傳網站作品)…
連續不斷重複又花費時間的工作,
調色修圖這關更是佔據了絕大部份的時間精力。
花一點錢,就能換取大量的時間,
何樂不為呢?

Read More →

【攝影雜感】思考

楊照先生在FB裡一則關於「思考」的文章:

有人問我「思考」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指控台灣的教育使得孩子不會「思考」?卑之無甚高論,「思考」不過就是「多想一點」的意願與習慣。我女兒三、四歲的時候,聽到我和她媽媽談話中說到了「沒有錢了」,她理所當然地反應:「那去提款機領啊!」我們都笑…

Posted by Yang Zhao on Wednesday, March 30, 2016


「思考」這問題,
在攝影教學的過程裡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
大部份的學生在開頭的前半年,
每一次的拍攝都有大幅的成長,
但卻不約而同的在半年後,全部停滯了,
而且花了非常長的時間,才能夠再有些微的進展。

深入探究後才發現了根本問題,
我們這一整代人,在這教育環境下荼毒太深了。

Read More →

【攝影雜感】創新與國際化

現在沒有人只是因為時間特別準,才去購買機械腕錶。

即使科技推陳出新,製作的技術也大幅的進步,
製作機械腕錶的老工匠,仍舊保持大部份的手工,
他們並非排斥新科技,
而且他們總思考著,以這項新科技來協助或取代原本的工法,
是否會使產品更好?
若答案是否定的,則捨棄不用。

傳統與創新之間不斷的芧遁與互相拉鋸,
如何保留傳統,但又能創新,
在各個領域都是個大難題,
在攝影裡也是。

Read More →

【攝影雜感】獨特性

課堂中有攝影師提到一個觀點:
「所謂獨特性,應是指觀看者的角度,而非攝影師自己」。

—–

一切的學習過程都是從模仿開始,
模仿是必經過程,也是最快的途徑。
而當模仿一段時間,技術皆已穩定成熟後,
獨特性,便成為每一個攝影師都在追尋的目標。

這位攝影師也點出了問題所在,
獨特,當然是從觀者的角度來評斷,而非攝影者,
否則就經常會出現所謂的「自我感覺良好」。

但何謂獨特?
因為色調?構圖?後製?創意?
大部份人仍舊習慣從模仿的角度來看待,
只一昧的想像,某位具有獨特風格的攝影師,他的特色是什麼,
因為色調和別人不一樣,很特別…
因為後製手法很厲害。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