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日記]記憶, 墾丁
封存
來到墾丁,漫無目的的遊走,放空,也尋找思索。
墾丁,是記憶之地。深藍色的海洋、柔軟的沙灘、遊客的嬉笑聲、海風淡淡的鹹味…
一整排木頭棚子,租借浮潛設備的店家;
轉角那間永遠塞滿遊客的7-11。
二十多年來,未曾改變。
記憶,總跟在我們生命的後頭。有很多事,已全然消失,或有了巨變;也有些,始終如一,像被封存了那般。
攝影,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
工作終於到了個段落,也似乎來到了得以再次調整步伐的轉折點;很久沒有寫些什麼了,生活裡的照片也擱置了好久好久,回頭看看,時序還停留在2019年的3月。
經常跟人們說,照片是給予未來的自己,如今看著四年前的那些照片,現在,確實已像是好遙遠以後的未來,相片裡的許多事,是如此熟悉,卻又陌生。
就從2019年1月開始吧,曾經的這些與那些;掙扎的、難捱的、平靜的、幸福與喜悅的…
身上的服裝,永遠只有黑色;後來沒這麼極端了,開始加進了其它色彩,但始終沒有紅色。環顧一下四周,家中的傢俱、電器、裝飾…也沒有任何紅色的蹤跡;只有那紙躺在黑色印表機上,遲遲還未丟棄的紅包袋。
也許紅對我而言太過醒目,我不喜歡如此,做事、交友、生活,都是如此。不喜歡和太過招搖、外放的人交友,喜歡低調默默努力的人與事;曖曖內含光,才是我認為的真正閃耀。
紅,是激情、是奔放、是用力追愛追夢、是燃燒生命。年少時的我是如此,於是跌跌撞撞,但直呼:好爽!以為是勇敢,其實,只是還未經歷真正的痛。
起床後,才發現今天是情人節;下午,她傳了張照片來,才想起她和朋友有約,正在海邊吃著蛋糕。
晚上,出門繳帳單,隨手買了個她愛的那個牌子的巧克力。
她說:「今天是我們最後一個情人節嗎?」
我說:「怎麼會?結婚後還是情人啊。」
這是我們特別的默契,沒有特別要過什麼節日,包括情人節,包括生日。也許都曾走過婚姻低谷,知道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即是最美好的幸福。明白愛情並不是要誰變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樣,而是兩人都在愛情裡做個輕鬆自在的自己。我知道妳今天去了哪?和誰在一起,度過了開心且平安的一天,便是情人節快樂。
你今天過得好嗎?
這些天沒什麼事,拿著筆電來到久違的路易莎,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寫篇文章了。以前很喜歡待在咖啡館裡寫寫字,偶爾抬頭看看身邊的人們,各種年齡、各種身份,偶爾也停下筆來,偷聽一下隔壁的談天話題。
白天的咖啡館,人群的組成年紀大都稍長,可能是已退休的人士,或業務工作性質,或像我這般時間彈性的自由工作者。有人手舞足蹈開心聊著天;有人筆電、手機交互使用埋首工作著;有人架起了手機,紅綠相間的股票數字跳動著,另一手的ipad隨意翻閱各類文章。
至於我,在各類型的文字裡遊走,也跟著裡頭的文字牽動各樣的思緒,勾起了生命歷程裡不同階段裡的回憶。關於母親、關於年少輕狂時的自己、關於曾經的家、關於此刻已在這裡的自己的生命蛻變…
2022年末,一直處於忙亂的節奏,不斷湧進的待辦事項。生活大致上切割為三大塊;拍攝工作、遠鄉閃閃(偏鄉攝影教學計劃)、教會。
疫情歇息了,工作也開始忙碌了,遠鄉閃閃偏鄉教學的事務也一項接著一項,一切都在滾動中隨機應變。雖忙碌,卻沒有焦慮;仍舊感受到,是上帝要做的事,我便不需太費力,自然而然的,事就這樣成了,一切盡都順利。
一直想好好的寫下什麼,卻被忙碌不斷給推著走,猶豫著還要不要繼續的《英奇來信》電子報,最終還是得暫時畫下句點。忙,是好事,是喜悅的。在忙碌中看見一個又一個故事,走進人們的家庭,看見溫暖與幸福;看見遠鄉孩子們生命的成長、蛻變;遇見了感動,心裡頭的喜悅滿足。
冬至,沒有在家吃湯圓,我們一行人來到東北角小小的學校—貢寮國小。
為了在學校聖誕節成果發表裡也插上一腳,為孩子們克難又混亂的採排了一小段名為「我的攝影課」的戲劇。在今晚,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參與他們的演出。
才剛到表演廳,孩子們出現了,一見到我們,就是擁抱或熱情的打著招呼,好像我們是在座裡他們最熟悉的大人。我們也像是整場表演裡最開心的大人,怕笑得太大聲影響了別人;但我們忍不住笑,因為被他們成熟又無厘頭的可愛融化了。
看著他們的演出,有許多驚訝與驚喜,沒想到平常一團混亂,吱吱喳喳超愛講話的他們,上了台表演,像是變了個人似的,充滿著秩序與自信。反倒是志工老師比較混亂,還得孩子提醒現在要做什麼。
貢寮的夜晚,8度,不愧是臨海的東北角,不愧是冬至,冷颼颼的夜晚。
一位孩子走到了我身邊,說:「下學期你們還會來嗎?」
「當然會啊!」我說。
這句話,溫暖到了心底;東北角不再寒冬了。
因為期待,因為喜歡,所以問著「你們還會來嗎」;
謝謝你們喜歡攝影,喜歡我們。
發報的這天剛好是1111光棍節,和情人節一樣是商人想出來的節日;於是,我並不會過情人節,當然也不會過光棍節。
前陣子才和她聊到,情人節裡的牛郎好像是個變態的,織女很可憐,什麼也沒做錯卻要被處罰。牛郎偷了溪邊洗澡織女的衣服,強逼和她結婚,否則衣服就不還給她,天神處罰他們,每年只有七夕這天才能見面,可憐的織女,根本不想和他見面啊!結果後來的我們,都在這天歡慶情人節。
趁這個時節,就聊聊光棍,也聊聊情人吧!每一個光棍都急著想脫單;許多的情人,卻也想回到單身。到底是一個人好?還是兩個人好?
我和她說:「即使只是提早幾個月遇見,我們可能都不會在一起,因為那時的我驕傲又自負,是個討人厭的傢伙。」
而她說:「如果提早幾個月遇見,你也不會喜歡我,因為那時的我仍將自己關在自己黑暗的世界裡。」
天涼了,街道上的人們都批上了外套,這時候便知道,秋天悄悄的到了。
秋天是我最喜愛的季節;喜歡枯黃的樹枝與落葉,更勝紅花與翠綠。秋涼,孤寂,卻讓心更容易安靜。
出門散步,想拍拍照,走了一圈,卻什麼也沒拍著,也許是該拍的都拍過了;這是好事,表示生活裡沒有太大的變動,一切平淡,一切安好。
後來,喜歡很近很近的拍一個人,因為可以透過鏡頭好好的凝視那個人;細微的神情,安靜流動的心情。很像秋天,獨處的、自在的、安安靜靜的。
你呢?秋天,是否使你的心也安靜了下來?
今天的天氣明顯變冷了,終於到了得以穿上大衣的時節,總覺得寒冷與寧靜,互為代名詞;於是,喜歡寧靜,也就喜愛了寒冷。
和一位朋友因論文的簡短訪談,討論著攝影與文化,想起了過往拍攝的種種,曾經拍攝過的那些人們,一篇篇的故事;生活方式、記憶,也都是文化裡的重要一環。
身邊許多朋友鼓吹著去配多焦老花眼鏡,昨晚終於下定了決心。下了決定的起因於,朋友們的IG限動字好小,得拿下眼鏡看卻被嘲笑;現在新的相機都不用觀景窗,但拿了好遠還是看不清液晶螢幕裡的畫面到底有沒有對到焦。
照片裡是2017年的5月,和現在一樣的安安靜靜。好久沒寫寫影像日記,也許是前些日子過得有些混亂,寒冷的天氣裡,才終於將心安靜了下來,為照片與思緒留下些許文字。
txt_20221018
photo_20170513
五點四十五分,陽光從窗台偷偷溜了進來,我躡手躡腳的偷偷去拿了相機,拍了下來;小心翼翼的,怕把它嚇走了。
隨著季節的推移,每一天,它走進屋子的時間悄悄的不同;從那之後的每一天,我都在同一個位置等待。
疫情稍緩和了,拍攝詢問工作也瞬間多了起來,突然間回復到以往每天都要回覆數封mail的生活節奏。工作回復正常了,心也安定了許多;像灑進屋裡的那道陽光,讓心暖了起來。
有人說,失去,是為了使人學會珍惜;也許真是如此吧。工作影響的並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使生活失去了重心,突然間不知道該做什麼事了。工作回來了,重拾了往日拍攝的美好,也比以前更加珍惜。
六點零四分,陽光散去了,等待它明日同一時間再次來訪。
你呢?是否也明顯感受到疫情緩和後生活的不同?有些什麼樣的期待呢?
希望再次收到你的回信,與我分享。
和她在市場買菜,
「還是我們今晚去吃義大利麵?」我問;
她放下了手上正準備結帳的鵝肉。
因為這臨時的提議,讓我們躲過了一場大雷雨,在大雨降下的前一分鐘,坐在了義大利麵館座位上,欣賞著窗外雨景的美麗。
無意間認清了一些問題,不是什麼大事情,只是困擾許久一直鬼打牆的事。
因為誤打誤撞,便順著水流,意外的將問題剝繭抽絲找著答案了。答案找著了,心便開闊了,也自由了。而答案很簡單,只是自在的做自己,不受一絲風雨或任何噪音的干擾,像以前那樣,如此簡單,就是這樣而已啊…
人就是如此,總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
20220813
pic-20170217
記得那些年總映入眼簾的黑白,不知從何時開始越來越少了,不是不再喜愛,仍舊覺得黑白的光影是迷人的,只是似乎抽離了生活本身?如今,是想更多的將記憶裡的所有都將之記錄,包括色彩。
而那時,也許心裡底層是想抽離生活本身的吧?於是黑白佔據了大多在相機感光盒裡。不需去猜測,照片總是這樣放著放著,好多好多年後就找著答案了。
照片的時序來到了2017年,整理的進度仍在2018。
2017.06/04
準備著攝影講座內容,搜索硬碟裡一年又一年的照片,一段又一段難忘的故事;那每一個故事,都是因為攝影師這個身份,於是得以參與在其中。而難忘的故事,總是帶些感傷;但感傷的故事,也帶給人力量。
像是個故事收集人,為不同的人,拍下了不同的照片,留下了不同的故事。人們,因為不想遺忘,所以拍攝;而我,因為拍攝,不斷的接收感知。
上課裡,總和同學們說:「你不一定要成為一個很會拍照的攝影師,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失去這份感受的能力。」
而感受能力也並非攝影師獨有,每一個人都有,只是生活的忙碌,使得人們沒有時間好好感受、忘了感受。
感受,會使人更清晰的知道,什麼是生命裡的重要,以及不重要。
在「老奶奶」裡,廚房是我們很長時間逗留的地方。她一邊嘟嚷著不知道要煮什麼,一邊又俐落的烹煮出了一道道香氣四溢的菜餚;我喜歡坐在後邊樓梯台階上和她聊天,偶爾當個小幫手,做些順手又簡單的工作。
晴天,在某一個固定時間,陽光會從上方的窗戶灑進來,剛好打在石子流理檯上頭的杯子或盤裡的食物上頭,拍了張照片,像幅美麗的古典畫作。雨天,雨滴在鐵皮屋頂上跳著舞,屋子裡的我們開心享受一整晚交響樂章。
白色泛黃的磁磚、剝落的油漆、紅綠相間古老的地磚、大同電鍋、大瓶的透明寶特瓶、鐵鍋、鐵盤、陶瓷碗盤、白色抹布、銀白鐵窗、鐵皮屋頂、木頭廚架…老奶奶的廚房,記憶裡的光影。
好生活不是買的,是用時間積存下來的;細細生活,慢慢積累,一點一滴,一覺一味。
將2018年整年的照片修完了,再次翻著過往的那些照片,照片很神奇的地方在於,過了好多年後再次觀看,心境和拍攝的那時不同了。
這幾張是2017年4月,和現在相同的時節,進入夏季前的舒適宜人,經常現身的陽光。
有些照片,讓人回想起那時候思緒;像陽光灑進房間地板,一閃一閃的。
photo 2017.4/8
txt 2022.4/30
這些天慢慢整理著過往的照片,翻出了這張衣櫃的照片;2017年1月6日。
那時不斷不斷的到處搬遷,於是將屋子裡的大部份東西都丟棄了,只留下了絕對必要的生活必須品。「必須品」即是,有或沒有都沒關係的,就不是必須品了,一概全數丟棄。
衣服也是,將衣櫥裡幾乎全部的衣服一口氣丟棄,買了三套一模一樣的黑色衣服,外加六件一模一樣的素色黑T-shirt。從這一天開始,不論去哪、做什麼,我都穿著一模一樣的衣服。
後來又搬了住所,丟東西成了習慣,只要一個月以上沒用到的東西,就急著想將它丟棄,不想生活裡有任何一件多餘的物品。
物品清空了,心也跟著安靜了。來到了這個真正喜愛的地方,終於開始「加」東西了;洗了照片,在牆上貼上相框;婚禮時新娘送了個盆栽,希望我生活裡多些生命。
遇見她之後,我開始「練習」穿上黑色以外的衣服,從最簡單的白色開始。生活裡,開始有了人可以說話。
像是走完了一個完整週期,從「減」,到了零之後,開始學習「加」。也像是將心裡的圾垃全數倒空之後,乾淨了,才得以裝入新的事物。
喜歡《荒漠甘泉》裡的那句話:「只要你肯獨自安靜在一個地方,人世間的光明和黑暗,一概接觸不到的地方,人們的意見不能到達的地方,只要你敢在那裡靜靜地等候著,不顧你四圍一切的催促,那時神旨就要向你顯明。」 – (荒漠甘泉6月20日)
只要「敢」獨自安靜在一個地方,夠久了,當心裡徹底倒空之後,自然就知道該往哪裡去了。
收到了封mail,她說:
「這兩三年是我人生過得最糾結、最愉快、最有體悟的一段,中間的過程好長好長…一路走來是感謝、是遺憾、是期望、是失落、也是成長;我想好好抓住我現有的,幫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點痕跡。」
一直很感謝許多拍攝的朋友一開頭就剝開了心與我談論最深沈的想法,每一次,我都是小心翼翼的,因為知道,他們曾走過了難捱的一段路,也因為走過了,出現在我面前,想以影像留下些什麼,給予未來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許多故事,當想以攝影來保留下什麼的時候,都是現階段即將結束,也準備好了跨入另一個未知的階段。有時候,一張照片,便足以代表某個人生階段的大部份事情。
攝影師啊…你的工作並不只是攝影;更承載著許許多多人的記憶,極重要且深刻的記憶。
又聽見了雨聲,聞到了潮溼的氣味,正在奮力的修著照片,關掉了音樂,打開窗戶,滴滴答的下雨聲進到了屋裡,此刻療癒人心的樂音。
好久不見了,下雨聲。
下起了大雨,
她說:「我想出去走走。」
「下這麼大雨還要出去?」
「想去淋雨啊…」她說。
因為好久不見了,大雨。
她披著溼漉漉的頭髮回來,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
2022.03/28
你今天過得好嗎?
是否曾發現,寫信給你,我總是用「你」,而不是用「您」。
我不喜歡用您這個字,因為「您」是下對上的關係,而「你」是朋友的關係。即便是和客戶的書信或訊息往返,也是如此;因為覺得,客戶是我的朋友,我希望能透過攝影彼此交流,甚或給予、幫助,讓我們成為朋友,而朋友不需要這個禮貌的尊稱。
您,讓人與人之間隔了一道距離,看似禮貌與尊敬,其實是一種防備,不想與那人太過親近。有時候,我也不太喜歡和人握手,因為陌生人才會握手,朋友之間是不會握手的。朋友會拍背、會搭肩…「嘿!最近好嗎?」,朋友會打氣、會擁抱。
有人說,攝影也是種服務業,也是得以客為尊,但我並不這麼覺得。朋友之間也得互相尊重、彼此信任也彼此包容。攝影這個服務業很特別,是雙向的交流,我必須了解你,同理你,知道你的喜好、個性,甚至價值觀;如果我們無法成為朋友,那也無法拍攝出好的作品了。於是,我必須成為你的朋友。
有一回,一位朋友傳來訊息詢問一些攝影技術相關問題,文字往返的開頭都是「您」,忍不住問他:「為什麼你都要一直說『您』啊?」
他說:「就習慣了,改不了,因為和客戶都是這樣啊…」
朋友一直用您稱呼我,讓我很不自在,覺得他是不是不認為我是朋友?只是一個可以咨詢的專業人員?
當然,我所指的是在平輩之間,對於長輩呢,還是得使用這個禮貌的尊稱的,但身邊值得尊敬的長輩,大都很親和且平易近人,待我們這些晚輩也都像朋友一樣,不太拘泥這些嚴謹的禮節。也因為這份親和,讓人覺得更加尊重與敬仰了。
「您」與「你」,每個人習慣都不同,你習慣如何使用呢?
如果回信給我,請不要用「您」了,那會讓我覺得不太自在,因為我們是朋友,或,想要認識你這個朋友。
英奇
2022.3/22
…….
原文取自 電子報《英奇來信 – issue 034》
你今天過得好嗎?
「大多數的人,傾聽不是為了理解,他們傾聽是為了回應。」
偶然在手機裡看見了這麼一句話,很輕,卻也很重。
輕,是許多人在不自覺中都犯了這件事,甚至並不知道如此做並不太好;重,是不經意的一句話,確實已深深傷害了陷在黑暗裡的那個人。
也許傾聽是需要學習的,因為每個人總是最重視自己,自己的感受、自己發生的事;這是自然的,也是天性。而傾聽,是要放掉自己,是在意對方的感受、他正經歷的事。
傾聽,是接收,而不是給予。他需要的是傾訴,而不是意見的給予;在他說著說著的同時,便理清了思緒,找著了答案。
感同身受,很難;沒有人能完全同理另一個人真正的難過,即使你也曾遭遇類似的事,但,這世界上沒有兩件事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不要和他說你也曾經歷過;跟他說,我知道你很難受。
「成熟是開始可以注意到別人的需要」,偶然又瞧見了另一句話。願我們都是成熟的人,在意他人真正的需要。
英奇
2022.3/7
…….
原文取自 電子報《英奇來信 – issue 033》
「家人」,這是給和美孩子們的寒假作業;在過年的時候,拍一張家人的照片。
學會了攝影,你可以紀錄自己的生活,也可以為身邊你愛的朋友、家人拍照。為家人拍照,不需要多麼困難的技術,重要的那顆心。透過拍照這件事,是不是讓你和家人有了稍稍不同的互動?是不是因此更加親密了呢?我不知道,但期待著…
開學了,看著孩子們一張張拍著家人的照片,有些是孩子們獨有的搞笑風格;有些是家人們開心出遊的合照;有張是年夜飯,孩子為全家人拍的全家福;也有安靜而溫馨,一家三口簡單的照片。
也許大部份照片都因室內光線太暗而模糊了,但看見了拍攝這張照片時的喜悅,不太成功的照片裡,藏著幸福。
這是給和美孩子們特別的功課;拍照,有時候重要的並不是照片本身,而是那珍貴的過程。在那過程裡,你會發現真正重要的事物。
遠鄉閃閃 – 文曄校園攝影計畫
歡迎加入志工行列 → https://tinyurl.com/ybapeqzc
這個學期,我們將和美國小的課程做了些微調整,在課堂上除了分享孩子們的作品,也將學校老師們拍的作品一起分享給孩子們看,讓老師們也像孩子一樣,一起享受拍照的樂趣。
那晚,老師們的作品連同孩子的一起上傳了,我們每一位志工都驚呼連連:「原來老師們都這麼會拍啊!以為他們都只是安靜的坐在後頭,沒想到其實都偷偷的認真學會了。」
就像和美的孩子一樣,「偷偷的很認真」。不曉得是老師像孩子,還是孩子像老師。
今天的這堂課,看似些許混亂,但卻是三個學期以來最歡樂的一次攝影課。不只是孩子們認真的花招百出,老師們甚至拍得比孩子還要認真。
兩位三年級的孩子正摸著魚,我語帶脅迫的說:「喂~你們老師都拍得比你們還認真耶!」
你最近過得好嗎?
工作、家庭是否一切順利呢?
我呢,工作仍然東奔西跑著,時間的分配顯得有些混亂,但始終忙得挺開心的。
每一次在前往拍攝的路程中,總習慣簡短的禱告,祈願在今天的拍攝裡,又再一次讓我瞧見幸福與感動,滋養我的心。
這一直是我攝影的初衷,攝影不只是一張漂亮的照片,而是以攝影,使人們得到了些什麼心裡的力量,在照片刻下的某一瞬間的那格畫面,他瞧見了那一直都知道,卻遺忘了好久的事。
一直都認為,工作,得要能夠幫助到人,以各種形式,才稱之為工作;否則,就像是偷竊了,偷了別人的金錢與時間。
願我們永遠都保有起初的愛,不論工作與愛情。
你呢?最近是否也在工作裡瞧見了幸福與愛?
期待再次收到你的回信,與我分享。
英奇
2021.5/6
…….
原文取自 電子報《英奇來信 – issue 010》
小男孩的朋友生日快到了,小男孩想著該送什麼禮物,但朋友什麼都有了,什麼都不缺。
他看著身邊,
有人抱怨電視裡沒有東西好看,但電視畫面裡總有一堆東西。
有人說:「沒有東西好玩」;但每個人總能找到什麼東西來玩。
有人從超市回來,說:「沒有東西可以買。」;他也去了超市,超市裡滿滿的東西。
小男孩拿了一個盒子,把「沒有東西」放進盒子裡;
朋友打開了盒子,說:「沒有東西啊…」
小男孩說:「對啊,沒有東西,只有我和你。」
他們靜靜待在那裡,享受著沒有東西。
新年到了,你過得好嗎?
一直看著好多人寫著過年做些什麼,也想跟著寫寫自己的過年,但就這樣一直想著,一直擺著;因為過年,好像什麼事也沒做。
工作提早結束,也就提前到老媽那,提早年假了。每回寫到這,覺得該用「回家」這個詞,但卻又不太洽當,因為那裡不是我們的老家,只是在經歷不斷搬遷之後,現在母親的家。而母親在哪?家就在哪。
金山,往陽明山的半山腰上,是山城,也是雨城,冒著溫泉硫磺的白煙。下了一整個過年的雨,於是我們哪也沒去,就窩在老媽一房一廳的屋子裡。陽台的風景很美,以山為鄰,飄著山嵐。但只有剛到的第一天午后,遇見像棉花糖般夢幻細碎的雲朵;之後,都像貼上了白色描圖紙般,白茫茫的濃霧籠罩著。
晚餐,我和老媽兩個人,現成的簡單年菜,滷豬腳,比自己做的好吃,配上了一大碗公的白飯。在餐桌上,和老媽閒聊了很久,久到忘了時間,才一起驚覺,原來已經這麼晚啦。
後頭的幾天,同樣的作息,吃飯、聊天、電視、睡覺…像是時間靜止,但時間過得好快。
你最近過得好嗎?
心情總保持著平靜,還是有些許煩心呢?
生命很有趣,一個階段又另一個階段的往前走,沿途的風景不斷變換著,遇見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一天,安靜的停下了腳步,才驚訝的發覺,原來已走了好遠好遠、好久好久…
身旁的人臉上的樣貌悄悄的變了,看見鏡子裡的自己,什麼時候也悄悄的變了?原來,年輕人這個代稱,早已悄悄離開了自己。
臉上的紋路換來的,是收起了銳角,放掉了爭競的心;心沈穩了,也更容易平靜自在。是因為遇見了一些人、一些事,生命本身教會了我們,旅程裡,要緩緩的走,安靜的看…
緩緩的走,遇見了錯過的那些風景,原來如此美麗;安靜的看,才瞧見了遇見的每一片風景,都如此珍貴。
你是否也正感覺著生命如此快速的飛逝,但生命本身卻極為有趣呢?
…….
這週的電子報發刊後,收到一位朋友的回信分享。
「最喜歡上班日跟老公一起休假(小子都去學校給老師管了),找個有點遠卻來得及回來煮晚餐的地方看天空、看海…除了風景漂亮、找好料吃以外,最重要的是車子在路上奔馳的時光。因為,這時老公一定是醒著的,也不會被小三小四小五…(手機、switch、電腦…)拉走,只能乖乖聽我說話!」
看著她這麼一段話,覺得很有趣,也感受到他們老夫老妻的甜蜜。確實是如此,精心時刻並不需花盡心思的大費周章,只是一個小巧思,或珍惜某一個獨處的機會;這個時刻裡,什麼都沒有,只有你們倆。
他們是我在剛入攝影這行時就認識的老客人了,2004還是2005年吧。在我的老家變成是池上的那年,他們一家人剛好旅行到了台東,順道繞了過來看看我們。
知道他們很喜歡一家人到處旅行,開著車四處跑,或許車上的時光,也是他們一家人的精心時刻吧。
很喜歡她這段很有趣的分享,是夫妻相處的生活小智慧,也是長久以來的默契。想起了那句老調牙的精典廣告台詞:「再忙,也要和你喝杯咖啡。」